古代传统节日的称呼

靳语瞳靳语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我国的法定节日中,大部分都可以在汉代典籍中找到记载。 这些节日大多与祭祀有关,所以也可以看到“祭”字的身影。

1.元旦(春节)——正旦 元会、元春、元旦、新年等等,这个不用多说,就是现在的农历正月初一。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下诏用孟春正月为岁首,并将元旦定为吉礼。

汉唐时期,除了正月一日之外,腊月最后一天也就是腊月三十,也是重要的庆贺日期之一;到了宋朝,因为正月初一“一元复始”的意思更好,所以就取消了腊月的庆贺活动;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定正月初一为春节,沿用至今。

2.寒食节——大寒食 禁火节 这个节日是在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大致在每年的四月四日到六日间。据说,周代此时正值农作物生长阶段,需要保护生机,因此不点火,只吃冷的食物。而唐代的寒食节,则是在清明前一天,放假一天,十分隆重。

3.清明节——寒食节 清明这一天主要是扫墓祭祖的活动,在唐朝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放假时间为三天。宋朝以后,寒食和清明逐渐合二为一。

4.端午节——浴兰节 端阳、重午 端午原本是指农历五月初五,用来纪念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晋代诗人桓温在《五月五日》里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未多时花上盏,满蘸香泥,绣圈银缕,忽见玉簪儿乱。”可见当时已经将端午作为一个盛大的节日来庆祝。

5.七夕节——七禧、双星节 七月七日又称乞巧节,女子在这天向织女乞求智巧。早在汉代就有此俗,东晋葛洪著《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双手、双脚各做三下。”明朝时期,宫妃在此日沐浴更衣,焚香礼拜,迎接织女的降临。

6.中秋节——八月节 三秋节 中秋月团圆之意,所以又称为团圆节或月夕。汉朝开始设置中秋之夜赏月饮宴的节俗,魏晋以来文人墨客对中秋的赞美随处可见。宋代开始盛行“走月亮”“走三桥”,明末清朝时又有燃灯、观潮等活动。

7.重阳节——重九 日长照 九九重阳,因为“久”字谐音“九”,因此也叫重九节、九月九。东汉时的《风土记》中记载了当时重九点祀天地、祭祖的活动。唐朝开始有了“采茱萸、登高望远”的活动,宋元时期,民间还流行“晒秋”。

8.腊八节——腊日 喝腊八粥 腊月初八,俗称“腊八”,当天要吃腊八粥。关于腊八的习俗,最早可见于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四“十二月”条目中。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粥谱》中详细记载了制作腊八粥的方法。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