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姓氏怎么读?

扈曾辉扈曾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薄,溥音。”段玉裁注云:“今俗别作簿字,非是。”“簿籍”之簿,即从薄而来,读音亦同。许慎所言“薄,溥音”,即是说“薄”的读音与“溥”相同;而“簿籍”之“簿”,则读作pǔ,亦与“厚”“薄”等字同源。

“厚”“薄”二字在古文字中,上面部分都是“言”(详“厚”字条),下面部分皆系“卜”,因而可合为一字。金文中常有“言”旁加“夕”,以表示“暮”的意思。如《尚书·君奭》:“召公谓周公曰……我知若矣!”又《大诰》:“王日:‘告尔四国及尔众庶……’罔有弗敬,王亦罔中。”此二句中的“我知若”、“王亦罔中”的“中”,均作“午”,即“知”与“敬”的本字。又《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公赐季孙氏新窖。”杜预注:“窖,酒瓮也。”此事《公羊传》作“公享季孙于新宫”;《穀梁传》则作“公赐季孫私酒”。此事《春秋》三传说法不同,然皆本自金文,“窖”皆为“酉”字,“新宫”“私酒”之“新”“私”,均为“新月”之“新”,乃“初月”之义。

以上诸例可见,“厚”“薄”“册”“簿”等字的声符,其来源甚早,且为形音义俱备的字。不过这些字除“册”字外,在上古汉语中都属入声字,故现代一般标作“bò”“ pó”或“ bú”。 至于“册”字,许慎释为“从甲骨”“文”,实则古文字中并无“册”字。李学勤主编《字源》认为“册”字的字形源于西周金文,字形作“𢆉”或“冊”,读音则与“簿”字相同。可见这个“册”字,也是由“箔”“簿”等字演变而来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从“薄”“簿”的字呢?因为古文字结构多变,且“薄”“簿”的字形亦为异体字关系,因而出现了很多写法接近而读音不同的字。如《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毛传:“檀,树名,似栟榈。”陆德明释文:“檀,本亦作‘栟’‘槟’。”又《大雅·灵台》“经始灵台”,毛传:“台,观也。”陆德明释文:“台,本亦作‘太高’,或作‘太始’。”再如《礼记·檀弓下》“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郑玄注:“太子,姬姓,名曰申生。”贾逵注疏:“太子,姬姓,名曰重耳。”孔颖达正义:“太子者,燕侯旨之子,名为姬。”上述各处的“太子”“晋太子”“姬”“姜姬”“姬姓”的“姬”,读音各异,皆因字形近似所致。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