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姓在古代的地位

诸葛竞芳诸葛竞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僧”在佛教中是出家修行者的称呼,属于职业称谓;而世俗社会对出家人有种种称呼,如和尚、师父等,这些名称的出现和流行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僧”字见于汉文典籍则始自东汉末年佛经的翻译。如《汉书·元后传》载:“初,哀帝之为太子也,傅昭仪及定陶王母共挟皇太子,而俱为斋妇。及即位,母、妃号为太后。太后弟王舜、君叔与太皇太后兄王凤等,日饮醇酒,游乐北宫,醉饮沉酣,拔剑起舞,或坐地大叫,或据胡床诵诗,或执戟刺鸡,或倒悬鸱鸺……” 又如三国吴沈莹所撰《梁书·诸夷传》中称:“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二月,僧伽跋摩来朝。”“僧伽跋摩者,西印度国沙门……身披法服,容状肃穆,进止有据,谈吐幽远。”

“僧”字作为指称出家人的专用名词,则始自唐代。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续集卷四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宪宗李纯喜欢佛教,曾经让和尚义玄到五台山去祈请文殊菩萨显灵。过了几年,皇帝问起来,义玄回答说还没请到文殊,于是皇上大怒道:“我给了你那么久的期限,现在竟然还没有请到!你应该马上去了结这桩公案!”义玄说:“此事不必再劳圣虑。臣今年正月从五台下山,沿途化缘,顺道回京复命,不几日就返回五台山中。如今五月将尽,再过几个月就是皇上的生日了,我想届时一定可以请到文殊。”话虽这样说,其实义玄心里知道,要请到文殊是不容易的。他的话只是给自己留一点余地而已。果然到了九月,义玄再次下山,向皇帝报告没有请到的消息。 可见唐代的出家人是被称为“僧”的。

宋朝时出家人大多居住在寺院中,故又称“僧舍”,至于俗家人则多称“寺院”为“僧寺”。如宋人洪迈所著《夷坚乙志》卷三中说到一座寺庙被大火焚毁的情况:“绍兴九年十月十五日,临安市上火,烧延十四里,寺观民居多尽毁,惟崇宁禅院独全。”另外,宋朝时由于佛教盛行,许多人放弃科举而从佛教,因此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佛经翻译的人,他们被称为“译经僧”。

元代以后,“僧”一词开始泛指所有出家人,不论其信仰何派。明人罗振玉在《古尊宿语录序》中说:“诸方僧徒,上下凡几千万众,一言皆云‘南无阿弥陀佛’。”这里所说的“诸方僧徒”自然包括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等诸多派别的出家人。至于清末民初,僧人不仅人数大增且活动范围也扩大了许多,因此出现了“僧人”、“僧侣”等词。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