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场多“白发卿相”?

明光秀明光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的人吃不了苦,受不了一点委屈,根本不适合为官! 清朝有这样一个规矩,京官四品以上,外地官府三品以上,都可以带“花翎”,五品以下不能戴。“花翎”是官员标志服饰之一,用孔雀尾羽装饰的帽子。 一般人有顶“帽子”算个官。比如《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举后,乡邻都来道喜,他就戴上家里唯一的一顶旧帽子——这顶旧帽子,还是他岳父送给他娘的——“我如今替老太太装老帽去。”(第五十回) 但四品以上的官才能佩戴“花翎”。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反映了清朝官员等级制度非常完备细致。

京官四品以上,还有“补服”标志。“补服”就是挂在腰间的绣有飞禽的绸缎,根据官品高低,飞禽大小也各不相同,是显示官员品级的重要标志。 这些细节上的规定,反映了清朝官员体系之严密、严格。

在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下,普通人家的孩子要爬到高官的位置,相对而言是比较困难的;而世家子弟就占了很大优势。乾隆年间的著名清官李卫就是个例子。 他是雍正帝的包衣奴才,靠自己的勤劳,加上皇帝宠信和提拔,从御前侍卫做到总督。但他的出身毕竟较低,乾隆皇帝多次暗示他,应该让给更称职的人做官。 另一个例子是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他娶了乾隆皇帝的十四女和硕和孝公主为妻。由于父亲贪污罪名太大,被嘉庆皇帝处死,他也因父获罪,被削爵,后因公主帮助,才免遭流放。

当然,清初也有出身寒微,通过自己刻苦努力,一步步升上来的人物。康熙时著名的“千叟宴”,就是请这些出身卑微却仕途顺畅的官员参加的。他们中有皇亲国戚,有汉族士人,有满蒙贵族,还有平民百姓,可谓三教九流都有。 不过这些人一般都是汉人,旗人能够凭祖宗功勋得官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汉人说“宦海无边”“清官难当”,反映的是汉人的心态;而旗人说的“宦途坎坷”“苦命状元”,倒是对清官的最好注释。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