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区的水族是怎样发展壮大的

须婷涵须婷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明朝开始,由于贵州地区开发程度较低,布依族先民原来聚居的喀斯特山区尚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辽阔的草场可供利用,因此人口的增长并没有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太大的压力。随着清朝统一中国战争的胜利结束,国内局势稳定,大量内地民籍移民涌入布依族先民的聚居区,加上清政府在贵州推行“改土归流”措施,将原属西南夷地区的统治权收回朝廷直接管辖,委任流官治理,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中原一带农耕文明的同时,也使得该地区的人口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参见《中国少数民族》第二十五章)

据《水书·经集·序》记载,明代贵州的水族,只有8个姓,530多户,4271人;而在乾隆年间(1736~1795)则已有10多个姓氏,近万人口了。道光末年(1850年前后),有40余姓氏,1.5万人。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统计到的姓氏竟达60余个,总人口约6.5亿人。 除了本地自然繁衍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外省的移民。这些新的移民带来新的文化元素,刺激了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以农业为例,在明朝中期,贵州大部分地区种植的作物还是以玉米、马铃薯等耐瘠薄的农作物为主,到清末民初,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

在贵州东部,以遵义为中心的赤水河流域,是贵州粮食产量最高的地方之一。这里土质较好,又临近赤水河,水源充沛,特别适合水稻的生长。清代中期之后,随着外来人口的流入,当地的人口和产业也迅速增加。

根据清光绪《遵义府志》记载,当时遵义的田地划分,共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各分五则,分别对应着五种不同等级的田产。其中上等的土地,要缴纳最多的地丁赋税,每亩的价值也高达一两白银。而这五种田地的划分标准,主要就取决于所种植作物的价值,价值越高,等级也就越高。

这五种耕地,分别是: 粮田,主要以种粮为主; 稻田,主要是种水稻; 稻由,指兼作稻米和豆麦的田地; 早田,以种杂粮为主; 晚田,则是种迟熟的粮食作物。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随着外地人口的大量引入,贵州的耕地结构和用途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尤其是晚田和稻由两种,明显属于新开发的用地类型,适应了新的社会需求。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