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姓是贵族还是平民?

耿信民耿信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周宣王的时候,有个叫姬高的臣子,犯了错误,被贬为庶人,称为“桓叔”,他的后代就以桓为姓; 春秋时,宋桓公的儿子御说被封到葵丘,爵位为子,称为“公子御”或“公孙御”,子孙以御为姓; 春秋时,晋国公族成员有封地在霍的称“霍侯”、居无地的称“无侯”,后世以霍为姓或氏; 鲁国公族成员受封于须句(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称为“须句侯”,其后裔以须句为姓; 齐国有姓姜,也有姓田的,前者多为高氏(即姜太公后裔),后者多是无氏(齐国初年,齐桓公和管仲将齐国内的部分土地分给百姓,授予奴仆姓氏,这些人的姓氏都是田); 吴国有姓王,楚国有姓赢,魏国立国初期多用姓李,陈国公族大多姓陈,赵氏则来自伯益,秦灭周后,赐姓嬴…… 周朝的宗室以姓为氏,到春秋战国时,许多大夫、士阶层有了封地后也以邑名为氏。如孔子的后代以宋国公族的大邑宋为氏,孔子的弟子卜商以封邑商为氏等等。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期,姓主要作为血缘关系的标志;而氏主要是地位、身份的标志。所以《通志·氏族略》说:“姓承先,氏继世。”也就是说姓继承祖先,氏延续一世。

在周朝乃至春秋战国之时,姓与氏的区别在于身份与血统的传承关系,并不涉及政治、社会等级。正如《白虎通·姓名篇》所说:“同姓者,其血液同;异姓者,其血统殊别。”然而到了秦汉以后,姓氏的意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姓氏与政治、社会等级的联系方面。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皇帝制度,皇族姓氏与普通的姓有了不同。汉代承秦制,皇帝姓刘,皇后姓王氏,帝王之外的普通百姓不许姓刘、姓王。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的规定:“非宦官毋得姓朱。”就是说明代宫中太监才能姓朱。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推动了门阀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姓氏与政治、社会等级的关联更加密切了。

汉人讲姓氏承袭父系血脉,所谓“氏随父业”,父亲从事什么职业,孩子就有什么氏。如果父亲是文人,儿子也就姓文;如果是农民,儿子就姓农。虽然这种规律性不是绝对的,但也相当普遍。

魏晋南北朝之后,姓氏的这种父系传承的特点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家族传承的特点。这种情况一直到唐宋元明时期仍继续存在。但此时社会等级已经不再是由姓氏决定了,而是由门第决定,姓氏的作用就在于标示门第,也就是所谓的“昭穆”,也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所说的“世家子”。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