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

那美沛那美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75年,当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最具影响的百位名人”时,伍尔夫以86分的超高得分排名第43名; 当《泰晤士报》评选“一百个伟大的英国人”时,她又名列第31名。 英国著名导演、演员、作家等纷纷在电视节目或公开场合表达他们对她的崇敬之情——她是唯一一位以文学成就入选BBC“最伟大的英国人物”的作家。(BBC“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文学家只有五位入选,其中三位是莎士比亚、狄更生和杰拉德,而伍尔夫排名第七)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在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作家,直到一九五三年,也就是在她去世五年之后,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而让她得到提名的作品恰恰是她和波洛一起创作的一篇小说The Letter。 但最终诺贝尔委员会却选择了缺席,理由是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而伍尔夫的政治立场令诺贝尔委员会很不满意。 尽管没有获得诺奖,但伍尔夫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却有目共睹。 甚至在美国这个以包容著称的国家,她也受到许多主流文学评论家的质疑,认为美国人对伍尔夫的推崇过分超过了她对英国的贡献。

伍尔夫出生在伦敦的一个贵族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使她能够说四种外语,并培养出对绘画和雕塑的浓厚兴趣。 不过,虽然家世显赫,衣食无忧,伍尔夫的精神世界并不丰富。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童年时代自己是 “一个循规蹈矩的女孩,不是一个好玩的人”。

父亲对她的苛刻要求和对弟弟们的宽容让她的内心一直都很痛苦。这种痛苦在她的作品中有所反映,也让她的作品多了几分严肃和深沉。 十三岁时,父母相继离世,家庭幸福对于伍尔夫而言从此成为回忆。此后不久,她被迫离开心仪已久的剑桥大学,只因校方认为她是一名女性,无法承担沉重的学费。 这看似平静的转身其实暗潮涌动,它直接导致了伍尔夫日后坚持终身的女权主义思想的形成。 进入伦敦巴思学院后,聪明善良的伍尔夫很快成为了学院的明星学生,并且遇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伦纳德·伍尔德里奇。

虽然伦纳德其貌不扬,还比伍尔夫年长六岁,但是两人的才华和对文学的贡献可谓旗鼓相当。 后来两人喜结连理,共同度过了一段宁静美好的时光。

然而这样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就戛然而止了,因为伦纳德不仅是一名忠实的异性恋者,而且最后娶了一名名叫米丽安的女子为妻。 对爱情失望的伍尔夫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写作当中去,她一边坚持绘画,一边开始了小说创作。

从早期作品《有蓝色窗户的房子》到代表作《达洛卫夫人》,再到中后期作品《太阳照常升起》以及最后未完成的作品《海浪》,我们似乎能够看到一名天才作家努力从生活的低谷向上攀爬的过程。 不过,与詹姆斯·乔伊斯一样,伍尔夫始终没有摆脱家庭的束缚,她没有像卡夫卡或者托尔斯泰那样彻底地与自己原初的家庭割裂开来,而是在两难之中艰难地探索着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或许是因为受母亲遗传因素的影响,伍尔夫一生都非常注重对自己的容貌管理,这使她在晚年即便顶着一头灰白色的短发仍然看起来优雅迷人。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伍尔夫也依然保持着优雅,她穿着精致的晚礼服躺在床上安然死去。 这位天才的女作家用自己的才华和坚韧改变了这个世界对女性的看法,尽管她自己的人生历经各种坎坷,但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并用一支笔实现了自我价值。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