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姓在古代的地位

滕子青滕子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朝有两个俞姓人物,一个叫做俞伯牙(又名俞仲),是当时有名的琴师;还有一个就是东汉时期的宦官俞融,他是汉安帝时的中常侍、长乐太仆,曾经参与过谋立刘懿(公元146年),事情失败后,他逃到南方,后来为益州刺史朱辅所捕,杀害于永初元年(公元107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晋武帝司马炎的生母杨艳是被当时的权臣杨骏外孙、豫章太守俞劭的母亲养大的,所以皇帝下诏让俞劭的后人改姓“杨”,称“杨氏”。不过这种记载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疑点——首先,根据《晋书》的记载,杨艳只是随母姓而已,她的父亲叫杨昌,而不是姓俞;其次,在正史的纪传当中,除了《晋书·后妃传》以外没有其他的记载说明她母亲姓俞。 那么,这个“俞劭”到底是不是东汉那两个俞姓人物的其中之一呢?我个人持怀疑态度。因为:

①汉代的宦官,权力最大的是赵高,但汉人一般称呼他为“中贵人”“中涓”等;而到了东汉,宦官的官职最高的是“尚方令”,著名的十常侍之一张让,他的职务是“尚方署令”;而这位“俞融”的官职是“长乐太仆”,比前面两位的官职都要低。我估计他的职位也就是管管宫廷车马之类。这样的职务的宦官,在历史上几乎不留下什么痕迹也是正常的。

②据《后汉书·皇甫规传》,皇甫规打匈奴的时候,有一次军队缺粮,差点闹出哗变。于是皇上派人去问皇甫规,是不是军中缺粮啊?皇甫规说不是,是因为“将帅习懒”,军中纪律松懈造成的。皇上又问是不是将领们贪污克扣士兵们的粮饷呢?皇甫规还是说不是,是因为“士卒劳苦,不得休息”。接着,皇甫规请命前往募兵以应急,皇上批准了。结果他去了一看,原来是“民多匿赖(赖,同“赖”,就是借的意思),并不精练”。一句话道明了真相:军中纪律松散,老百姓也不认真生产,供给军队口粮,自然是缺粮咯!

按照这样详细的记录来看,这“俞融”这个名字明显是假的。因为如果这位“长乐太仆”真的是东汉那个有名无实的宦官的话,皇帝肯定是要叫他“尚方”什么的,不会叫“长乐太仆”的。

西晋时期有一个大臣也叫俞融,他是当时司空兼尚书令的俞洽的儿子。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亲的爵位,任散骑常侍、廷尉等职。晋惠帝时,他曾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因功升任御史大夫。后来由于他哥哥与淮南王司马允勾结,打算起兵反对晋惠帝,事情败露后被诛灭三族(家族被消灭干净)。 这几个人里面,可能最有名的要数三国时候的那个琴师俞伯牙了。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