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姓有那些名人

桂春燕桂春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秦时期 丁令威 丁令威,字子雄,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人,西汉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他的父亲是汉武帝时期的博士丁恭。幼时的丁令威聪明伶俐,博学广识,过目成诵,由于喜好音乐,十三岁就被推荐到朝廷做官,成为太子太傅的门客。他擅长演奏排箫,且写得一手好词,相传《凤求凰》就是他的杰作。 后来丁令威因为父荫被封为陵阳侯,出任会稽太守。他在任期间,政通人和,颇有政绩。

汉朝时期的官员制度很有意思。所谓“任子”,是指为官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功劳或资历获得封赏;而“赐爵”则是皇帝对臣下的一种奖励。二者兼有政治与经济功能,受封者既可享受荣誉和尊贵,同时也获得了实际的利益。例如,汉武帝时,因为军功获得封赏的司马相马,就因为功劳大,被直接赐予“列侯”爵位。

汉哀帝即位后,为了显示自己对忠臣良将的特殊恩宠,规定三老、豪杰、侍中、尚书等职位,可以“世袭”,而且子孙不仅继承祖辈的职位,还可以在各地得到封地。这种特殊的“恩泽”,一般只授予功臣和关系密切者。不过到了汉哀帝晚期,由于政权已经稳定,皇权更加集中,这些特权也就逐渐消失。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诏令诸王及刺史、二千石有罪免官,不得世袭。东汉后期又颁布禁令,严禁宗室及大臣子弟擅行私刑杀人。这些都说明了皇权集中的加强。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丁仪 丁仪(?—234年)字正礼,魏郡邺县(今河北临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他是著名才子丁斐之子,因有才学而被推举为茂才,担任丞相参军,与何晏等人一起受到曹丕宠信。

当时魏文帝刚立,急于用事,觉得丁仪很有才能,想把他留下重用,但又担心他的名声太强会对自己的执政产生威胁,于是先委任他为尚书,然后又外放他为荆州刺史。

这显然是一种贬黜。果然,到了荆州之后,丁仪郁郁寡欢,不久就病故了。 丁廙 丁廙(yì)字景休,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初年的名士,与丁仪同为司空陶侃的掾属。他博学多才,能文能武,擅长草书、隶书,与钟繇、韦诞并称“书圣”。

钟繇《宣示表》、张猛龙碑刻、北魏郑道昭墓志铭都源自于他笔下的作品。据说曹操最爱看别人写的草书,一旦看到好的,便索要过来临摹;如果看到不好的,就随手扔掉。有一次,曹操看了丁廙的草书写得飘逸秀劲,大为称赞,立即要他抄写出一份自己珍藏。可见丁廙的草书在当时深受推崇,堪称一流的书法家。丁廙的画也堪称一流。

魏文帝即位后,曾经画下宫掖、台阁、山岳、川泽等数十件事,让丁廙描绘出来。完成以后,魏文帝大为赞赏,命人悬挂于平昌门,命名为《魏帝行乐图》。

两晋十六国北朝时期 丁原 丁原,东汉末年南阳郡新野县人。《三国演义》中描写他“身长七尺五寸,细眼长髯”,属于典型的儒将形象。

实际上,丁原的形象恐怕没有这么“帅”。因为按照陈寿在《三国志·吕布传》中的记载,丁原身上有不少污点: “少好学,善书计,年十七,县上计吏,还至京师,拜郎中。灵帝时,入洛阳,见何进,遂为书佐,典校录。” 所谓“年少好学”“典校录”说明丁原并不是什么书香世家出身,而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考出来的功名。

而且他年轻的时候就有一些劣迹:十七岁时只因县里选拔他去做郡里的计吏,他就生气地把算筹和竹简扔得一街道都是。可见是一个性格比较冲动的人。

丁原之所以被历史铭记,主要是因为他与董卓之间惊心动魄、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当初董卓进京时,因为丁原是并州刺史,手握重兵,所以董卓一开始想结交丁原。但是丁原却毫不买账,甚至看不起董卓这个“无文德”之人。结果反被董卓拉拢,成为他的干儿子。

可是后来丁原却不辞而别,回到洛阳。原因是他听说袁绍想要杀害董卓,于是赶紧回洛阳投奔袁绍,却被袁绍鄙视了一顿。于是恼怒的丁原转而投靠公孙瓒,与袁绍为敌。这一投还真投对了,因为公孙瓒非常器重丁原,把女儿嫁给他,还把幽州的刺史之位给了他。

从此丁原官运亨通,一直做到河东太守、骑都尉。 丁斐 丁斐(?—214年),字文侯,东汉末年为益州牧刘璋所害。他死前对刘璋说: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因为清廉公正而被任用,我虽然没有他们那么贤能,但也算是继承家业了。现在蒙您厚待,怎敢不尽心尽力呢!”丁斐的话让刘璋感动不已。

其实,刘璋这么赏识丁斐,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丁斐善于理财,可以帮助刘璋更好地治理西川。为此,他还专门撰写了《度支经》一书,介绍自己的理财经验。

可惜的是,这本书已经失传。我们今天要想了解丁斐的生财之道,只能从刘璋的赞誉之词中去想象了。 参考资料: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