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西次四经的读后感

项琦项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第一次读《山海经》,是在初高中阶段,那个时期正盛行玄幻小说,《山海经》自然就在其中了,还记得那会我每天晚上都熬夜看,里面那些神奇的异兽和神灵,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无法自拔。后来大学又重新翻出来看了一遍,这一次比上一次认真了许多,还做了笔记;再往后,工作、结婚生子,渐渐地把《山海经》遗忘了…… 最近重拾起《山海经》,是受一个同学的影响,他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用古文写的山海经故事,让人看了大呼过瘾,于是我也把原著找了出来,打算重读一遍。 这次看《山海经》没有像以前一样走马观花,而是带着疑问去看,也就是带着研究的态度去阅读,这样下来收获非常大,并且也解决了许多原来不懂或似懂非懂的问题。

以《山海经·西山经》为例: 这篇文章在描述赢母山时,说“其上多赤铜”,而我在阅读的时候,并未发现这一带富含铜矿,所以就有了疑问:这里所说的赤铜,是指冶炼后的铜,还是天然的赤铜?如果是天然赤铜的话,那么这种矿十分有价值,可是经过几千年来开采,应该已经枯竭了才对,可为什么现在还能看到“赤铜”呢? 带着这个疑惑我又读了下去,果然在后续内容里找到了答案——这里的赤铜,指代的是冶炼业,说明当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冶炼技术(青铜器时代)。

《山海经》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描述,比如“多金玉”“多铁”“多青雘”“多雌黄”“多朱砂”“其上有水焉,曰赤水”“其上有草焉,名曰荟百草”“其中多玉,其阳多金”“其木多杻楢”“其上多松”(注:杻楢读niu2 niao1)。这些文字虽然简短,却向后人展示了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其中“多金玉”“多铁”等,说明我国古代就已经掌握了采矿业;而“赤水”的记载则说明,当时的四川盆地已经气候变暖,成为一座水泽之乡。

除了矿业和历史气候外,还有关于生物学的珍贵资料。 《山海经·南山经》里有这么一句——“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黑喙,名曰青鸟,食之已疠,可以御毒气。”这句话说明先民已经发现了鸟类能够预防传染病的原理,并且认识到了青色羽毛的鸟可以有效抵御有毒气体。而在《海经·大荒西经》里则有——“沃之野,凤鸟之卵是处,鹓雏是食。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古人为何会把一些动物视为祥瑞,并加以供奉和祭祀。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