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称号的历史由来

房勃巍房勃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太后”是西汉王朝首创的称呼,而最早的“太后”也就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因为中国自古就有“孝”这个字眼,因此对于母亲的尊称自然也是最为亲密的称谓。但“太后”这个词可不是汉武帝和他的大臣们想出来的,而是他们的祖先——汉高祖刘邦和汉文帝刘恒想出来的。为什么单单是他们俩呢?这还要从头缕一下。 刘邦建立汉朝之初,按照秦朝的惯例立了太子,也就是刘邦的儿子刘盈,同时刘邦又为自己的儿子刘盈安排了一位皇后,就是吕雉。这里要提一句,刘邦可是有十几个孩子的。不过吕雉为他生了两个儿子,所以地位自然要比其他孩子母亲的高。

刘邦称帝后第二年就挂了,皇太子刘盈继位,这就是汉惠帝。但刘邦死后,吕雉开始专权,把刘盈控制的死死的。后来大臣们看不下去了,联合起来消灭了吕氏外戚,迎立刘盈的弟弟刘恭为帝,这就是汉恭帝。 刘恭上台后,大臣们觉得总这么换皇帝也不是个事儿啊!于是决定采用秦朝的旧例,称皇帝的父母为“太上皇”,而皇帝的祖母则称为“太上太后”。其实这就是一个虚称,并没有明确说一定要母以子贵。

到了公元前175年,大臣们觉得还是得从实处入手,规定只有功臣之后或是皇室太后才能使用“太后”的尊号(可见不是谁都可以叫太后的),并且将“太上太后”简称“太后”。当然这种称呼只限于宫廷之内。 到文帝时期,又开始大搞孝道,提倡母子之爱。他的妈妈薄昭君被尊为“昭灵夫人”,而他的祖母则被尊为“太宗夫人”。虽然文帝的祖母薄昭君早没了,但是称呼不能不体现孝心啊!于是大臣们提议,让文帝自己的母亲薄太妃来当这一名号的女主人。这一称呼得到了朝廷内外的一致认可,并延续至今。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