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城内里坊区有三个市场

隋堃隋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唐代长安、洛阳等城市,是按照“里坊制”进行规划的。 所谓“里坊制”,就是在城市中划分多个封闭的方形区域,每一个区域就是一个“里”(类似今天的社区);每个里又分成多个“坊"(类似今天的小区),坊与坊之间有墙,里面居住着同样的户籍性质的人们。 人们按照职业的不同被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居住,一般居民都是住在坊内,工商业者才能允许在坊边开设店铺。这就是所谓的“坊市制”——坊内住家,市中经商。

隋代的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正月,隋文帝下令废止坊市制度,允许百姓任意聚集,形成街市。这一方面,唐朝继承了隋代的制度。《唐朝名画录》中提到的著名人物周防,其本是一名工笔画师,因为技艺高超而被任为宫廷画师、供奉于宫中。他的人物画最大的特点是“笔迹松秀”“体势宽闲”,据说就是因为他在宫中无聊至极,“因戏笔,画宫闱人物”而流传下来的。

唐时期的人们已经可以自由地在街道上行走,随便进入任何坊内了。当然,这仅仅指一般的平民和商人而言。官僚贵族们是有自己的专用道路和通行标志的,他们是不会走和普通民众一样的道路的。

不过,到了唐代的中后期,这种坊市制度又有了一些变化。大诗人白居易在担任杭州刺史的时候,为了整治西湖周边地区,做了一次大胆的改革——他把湖周围的五个街坊拆掉,把土地都填平,然后在上面筑了一个长堤,也就是今天杭州的白堤。

此外他还凿开城隍庙北面的城墙,让湖水直接冲刷到城市边缘,形成一个天然的护城河。这样做一方面解决了湖水倒灌入城的难题,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市民来往。但是这种做法却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遭到了权贵的非议。

由于白堤和苏堤一样长,所以后人便以“苏白”并称,作为西湖美丽的代名词。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