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姓辈分排序

安田浩安田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是河北沧州的,我们这沙氏宗亲主要分布在沧州市区、肃宁县南王庄乡及献县本斋乡三处聚集地,其他各县市也有分布,但比较少。 关于“沙”字辈的排字顺序,各地不一样。 沧州市区和肃宁聚集地的“沙”字辈排序是“金振国士(玉)德耀华宗”30个字;献县的“沙”字辈排序是4个字“兴玉景堂”。 下面我分别介绍这三个地方的支脉传承情况。

一、沧州市区和肃宁境地 “沙”字辈人最早出现在《明史》中。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安抚归顺的蒙古贵族,将其分为“八旗”,即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8旗。其中,“正”与“镶”的意思是指“旗”的四周,按颜色区分。“八旗”的后代大多姓“舒什”。

到了清朝中期,由于皇帝赐姓,很多“沙”姓人出现于官场和民间。 清道光年间,直隶省河间府泊镇(今属沧州)有个叫沙克济的人,任山东登莱青道副使,署理巡道。此人系蒙古族,世居察哈尔部,后归属河北省宣化县,为宣化沙氏始迁祖。其五世孙沙元泰于嘉庆末年任山西平阳府知府时,因治理洪洞河有功,皇上御笔亲书“流芳百世”四字,官眷用绿色丝绸做袍,并配挂“流芳”匾额。

至咸丰初年,沙氏家族达到鼎盛状态。当时,沙家不仅“人丁兴旺”,而且“家财万贯”,被誉为沧县“十大富户之一”。

二、献县故地 “沙”氏故里原在山西省平定州(今定襄县)东北50里的沙塔村,明初迁至今河北省献县本斋乡沙洼村落户。

关于该支系的迁徙过程,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历史数据库》中有如下记载: 明成化三年(1467年)二月“河套民马录等率家属来归,命居宣府(今河北宣化)附近屯种”;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河套夷民苏赖等四百三十余户入贡”; 明嘉靖七年(1528年)闰二月“河套民李正等二百四十一家赴京朝贡”; 明万历十年(1582年)“河套民沈方盛等五百七十三户入京进贡”; 清乾隆元年(1736年)夏四月“以喀尔喀蒙古扎萨克辅国公策棱之女塞音察浑赐皇子允禵”; 清雍正四年(1726年)十二月“封皇十四子允禵为恂勤郡王,兼管顺天府乡试事务”;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三月“河套民刘应全等来归”;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秋七月“河套民刘应昌等六百五十余户来归”;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河套民赵全等来归”; 以上记载说明,这一支沙姓人是在明代中后期从河套地区陆续迁入中国境内的。他们先是在今山西省境内定居,到清代又逐步向北移居到今天黑龙江省的嫩江平原。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