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主要节日称谓是什么?

宁炎阳宁炎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元旦”这一名称,始于西汉,汉景帝时,诏书称“今年正月一日,为元旦”; 到东汉时,明确以正月初一为“元旦”; 南朝梁人萧子显在《南齐书·礼乐志》中,也记载了“元旦”的名称。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魏时期编写的《四时宝镜》一书。 “元日”、“新年”这两个名称,同样出现在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中。“元日”还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所作的《文选序》,而“新禧”则见于唐杜牧的诗作《清明》。 至于“大年初一”和“元旦”的关系,其实是大有讲究的。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朝廷规定元旦(初一)、冬至、夏至、霜降四个节气,都要放假期。所以初一是法定放假日的第一天。 而元旦(岁首),是指农历新年的第一天,通常在腊月最后一天(腊月二十九或三十)。元旦与春节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公历与农历的关系——公历每年的1月1日,也就是阳历的新年,而农历的元旦,即农历一年的第一天,多是在公历的1月底或2月初。民间通常将阴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称之为“大年三十”。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正月十五正是一个月中的十五夜,所以称为“元宵节”。这个名称出现的时间,也是最晚的,在北宋时才开始流行。 唐代的元宵节,是非常热闹的狂欢盛宴,到处张灯结彩、烟火冲天,人们会提前几个月制作好五彩缤纷的花灯,届时提在手上,或者挂在墙上,或者点亮起来,将整个城市照耀得如同白昼。这样的盛况一直延续至宋朝。而在明代,除了正月十五外,正月十二、十三、十四这3天,也都属于元宵节的范围,都算是“闹元宵”。

“惊蛰”即打春雷,这个节气在唐代就已经存在,但“惊蛰”这个名字出现在宋代。 “春分”在汉朝已经有了明确的概念,《史记·司马迁列传》中有记载,汉朝人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春分”的节气,而名字便是来自于唐朝人韩愈的诗句“春风春雨春夜晚,春梦春光春树下”。 “清明节”的形成,至少得益于两个传统节日——“寒食节”和“踏青节”。“寒食节”在汉代已有,“踏青节”在隋代为清明,二者结合后的第一个节日就是“清明节”,时间为冬至后105天。 “谷雨”也是唐代确立的节气,取意于“雨生百谷”。

“立夏”就是夏季的开始,这个时间被确定在每年阳历的5月5日至6日之间。不过,汉代以前的文献中,并没有发现这个节气的名称。 “小满”则是“小满芒种”的简称,此时中国北部暖空气势力逐渐强盛,而南部冷空气逐渐撤退,因此出现了“小满”。 “芒种”就是忙种的意思,此时的东北平原正是水田漫漫,农民们开始赶着黄牛犁地了,西北黄土高原的农活也没闲着,“芒种插稻秧”(西北地区多为旱地里稻作农业)。 “夏至”即是夏天到来之意,从这一天开始,白昼最长的一天,而黑夜最短的一天。 “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均起源于汉代。 “秋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帝王祭祀土地神的仪式,时间为秋分日,恰好是一年中白天和黑夜一样长的日子。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