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服饰:明代官吏朝服

祁羽珊祁羽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定朝服制度。公侯伯等爵位者,夏衣朱纱袍,冬衣石青绒缎袄,系绦,穿白袜乌靴。

洪武六年令五品以上官穿紫袍,六品以下绿袍,百官常服则“袖宽一尺,裳长一丈八尺”(《大明会典·卷二·舆服》) 永乐年间改定制为: “凡常朝衣服,春秋冬三季,俱用纱、绫、罗、绸、绢及各色布匹制作。春夏两季,官服颜色依季节变换,冬夏只许用黑漆纱。” 嘉靖皇帝比较喜欢道教,所以曾下令道士穿道袍,冠道巾。 到万历末年,朝廷又命士大夫们复返儒装,以表示重儒尊儒。于是,文人们便纷纷把原来的道袍换成儒生打扮——身穿绣有补子的衮服,头戴四方平巾,外罩金纱鸾带。

崇祯帝即位后,对前朝的服饰制度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凡春秋二仲月,文武官及庶民绅衿皆束发顶帽,著直身(衫),系带束腰。”“冬月,文武官服毛呢子服,庶人惟冻穿粗呢子。” 同时,为了显示皇家尊严,还特别规定: “文武官员见皇太子及进献方物时,著纱帽、吉服,以纱扎腰。”[1] 从上面各种记载来看,明代官吏的服装应该跟现代的西装差不多,都是按照四季变化而更换不同面料的。

只不过到了冬天,明廷允许大臣们穿皮毛制的服装,以示优待权贵。 不过,这种“夏天西服、冬天皮草”的着装方式在清代被彻底打破——清初顺治皇帝参照了“汉官朝服”,制定了一套全新的官服制度;又因满人对“天朝上国”的骄傲自大,这套官服制度最终变成了“天子百僚皆服之”的“固定标配”,从礼仪到形制都再没有进行过任何改变!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