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京城花木供应地

元初元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是的,北京是个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一个花木栽培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在明代,北京的花木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了,据载“都中花市,向在春明园中(今北京动物园一带),自移至正阳门外,遂渐繁盛” 。但真正形成规模还是在清王朝的时候。

《清稗类钞》中有这样的记载:“京师花木之利,甲于天下……凡卖花者称斤计两,各有一套办法。其法甚细,买主不知,一任其儿戏,而不知其有弊。每以八斤为一担,而实仅五斤。或以六斤为一担,而实仅三斤。或以四斤为一担,而实仅二斤。或以一斤为一担,而实仅八两。如此玩艺儿,真是妙不可言。”

这里提到的“春明园”“正阳门”“京师”等指的都是现在的北京市。作者在这篇记述里,专门提到了卖花的两种人,一种是“闲汉”,一种是“丐种”,所谓“闲汉”就是专门介绍买卖双方,获取佣金的中间人;而“丐种”则是自己兜揽生意的卖花人,这类人的出现反映了清末卖花业已经逐渐平民化。 除却这两种人以外,北京还有一支特殊的卖花人队伍——“旗民”。他们是以家庭为单位,通过种植和销售花卉来获得收入的市民。因为满族人习惯穿马褂,所以这种穿着打扮的人又被称为“马褂队”。

根据民国时人吴兴写的《北京花讯》中记载,当时的“旗民”大多是世居北京的外地人,他们将家乡的花木移植到北京的土壤里,再通过自己的辛苦劳作和悉心培育,将花草树木照料长大,然后卖出,以此来获得生计。

这些“旗民”中的许多人都是满汉联姻之后的产物,他们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成为了坚定的“花木爱好者”,很多人不仅自家种树养花,还养了许多的鸟雀,在庭院里营造出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 除了“旗民”之外,清末民初时的“洋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京城的花木格局。当时居住在北平的中外人士越来越多,他们的消费需求也刺激了北京花木行业的快速发展。

比如位于前门大街的“天乐园”就曾是清朝末年外国友人们最爱的花木之地,该园内“四季鲜花开放,广植树木,环境幽雅”,堪称一处迷人的园林。 进入民国之后,受西方园艺理念的影响,市民们对于花木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品种,于是一些新的行业出现了,诸如鲜花零售店、花盆商店等,而像“天乐园”这样规模大、综合性强的花木基地则越来越少。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