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灌夫的历史简介

乔周薜乔周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武帝时期,在抗击匈奴、开拓南疆、攻打大宛等对外战争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名臣良将。其中,中郎将李广、校尉赵破奴先后率部远征西域,打开了通往中亚的门户;猛将李陵单于作战时身先士卒,重情重义;苏建、卫青等人外歼匈奴单于都城,内平叛军,战功显赫……这些名将中,还有一位被《汉书》称为“奇材”的将领——灌夫。

灌夫(前139—前106),字仲孺,西汉时期颍阳(今河南许昌)人 。他少年时喜好武艺,随从汉朝使者和家童到匈奴边境购买马匹,因武力过人,被荐任为亭长。后来,又因斩杀匈奴贵人,拜为中郎。汉景帝时,因父丧去职。不久之后,以奉车将军的身份陪同武帝巡游,并担任随行太仆。

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进攻辽西,辽西太守急报朝廷,请求援救。当时,丞相田蚡力主和亲,不愿兴兵征战。汉武帝问计于灌夫,希望他以武平叛。于是,灌夫主动请缨,带领数万兵马直扑匈奴。此战,双方互有胜负,匈奴见汉朝大军气势正盛,不敢恋战,遂拔营而退。

然而,就在汉军凯旋之际,意外却发生了。原来,匈奴在撤退途中故意摆出了诱敌深入的阵型,打算集中兵力,全歼汉军主力。得知这一情况,已经回到辽东的灌夫不顾病体虚弱,坚决请命,要带兵追击。众人深知此去凶险异常,纷纷劝止。唯有大将军卫青坚信灌夫定会成功,力排众议,同意他的计划。

果然,在卫青的帮助下,灌夫率部千里追袭,重创匈奴主力,不仅为父报了仇,而且赢得了“逐虏千余里,得首虏百馀级”的胜利,可谓功勋卓著。此战之后,灌夫被晋升为左内史。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名将,最后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元朔四年(前125年),汉武帝派御史大夫韩安国前往长安监军,协助大将军李弘指挥对匈奴的战役。不料,韩安国抵达前线后,却称病不肯出兵,只想与匈奴谈判,订立和亲盟约。此举自然激怒了汉武帝,决定依法惩处擅不遵诏者。

此时,有人向汉武帝进谏:“据知,衡山王刘赐与灌夫交好,二人平日往来密切。这次叛逃的就是他们!” 刘赐与灌夫素有嫌隙,此事真假尚且难辨,但汉武帝既然已有所疑,就必定不会饶恕对方。果不其然,汉武帝下令逮捕了刘赐及灌夫,同时下狱审讯。由于证据不足,无法定案,两人最终被赦罪出狱。不过,这次遭遇使得两人结下了仇怨。

自此以后,两家人互相提防,生怕遭致毒手。元狩二年(前121年),匈奴单于自杀。汉武帝征发十万人屯边,准备大举反击。此时,已官至右内史的灌夫上书请缨,要求率领一万名骑兵直捣匈奴本土,活捉单于父祖。汉武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转而命令他率部出征乌桓。在乌桓之战中,灌夫奋勇争先,亲自背负着伤者,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被汉武帝封为列侯。

元鼎四年(前113年),升官至太仆的灌夫又被派往岭南,参与平定南越的战争。战后,他被封为平阳侯。 虽然屡立战功,但灌夫一生最荣耀的时候还要属在汉武帝晚年。当时,汉武帝欲在春秋时期齐国故地上筑造长城,以防御匈奴以及东胡民族。面对这项浩大的工程,朝中大臣大多持观望态度。唯独灌夫挺身而出,自请领役,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完成皇命。

于是,年近古稀的灌夫身先士卒,率领士卒凿崖壁,开河道,历经多年艰苦奋战,终于使水渠贯通,引黄河之水入海,使盐铁之利增加,国家用度宽裕。他还被加封为食邑三百户。 可惜这样的荣耀没能延续太久。元封四年(前107年),已是八十八岁高寿的灌夫因故与武帝座驾发生冲突,触犯龙颜,被削除爵位,罚为庶人,迁往岭南屯戍。一年后,悲愤交加的灌夫在流放地抑郁而终。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