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食不厌精”并非指吃细粮

嵇正飞嵇正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在《论语》中,孔子的饮食观至少出现过5次以上,而其中三次和颜渊有关,两次和冉求有关,一次和宰我有关,这些弟子都是孔子最为欣赏的。 「食」在古代并不单纯指的是粮食,而是包含了今天的主食、副食以及其他各类食物。因为古人不实行分餐制,而且「食」字本身含有人们食用时的各种姿态,所以很难区分哪些食物是主食哪些是非主食。

不过我们可以明确知道的是,像今日常见的精白米面都是主食,而肉菜等则是副食。 因为人们食用时往往将饭菜混在一起,再加上古代医疗水平有限,人们普遍患有肠胃病,因此古人常常以粗茶淡饭为美——食物越粗糙,对肠胃的负担就越小。 用现代人的观点来评判古人的饮食,总是不太合适的。 比如我们常见一些古书说某人食不果腹或者食不脱粟,这并不代表着他们的粮食不够吃,而是意味着他们吃的粮食很粗糙。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几千年前的古人确实是很奇怪的一件事,用古人的思想去看待现代人也会觉得很不可思议。毕竟几千年间的生产力发展一直在进行着,我们的祖先一直生活在不断进步之中,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要优于历代先民。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