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四大名花是指哪四种花?

巩佳品巩佳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牡丹城”洛阳,有“洛都”“神都”“牡丹花城”之称。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其盛”。《洛阳花木记》记载:“牡丹出洛阳者,为天下冠。” 洛阳的牡丹栽培始于隋代(公元581~617年),唐代(公元618-907年)时达到很大的规模;宋金元时期,由于战乱,栽种面积有所减少;明代初期,由于洛阳气候变暖,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春残牡丹叶始衰”的记录;到明代中期,洛阳又开始大力发展牡丹生产,成为当时闻名遐迩的牡丹生产基地;清代乾隆年间(约公元1736~1795年),洛阳牡丹达到了空前的兴盛,到处是“庭院花如锦,高楼月似霜”的美景。 现在的洛阳牡丹,主要有单瓣型、复瓣型、重瓣型、千层套饼型等30多个品种。其中,单瓣型有粉里透红、藕荷、雪青等色彩;复瓣型的有玫瑰、金桂、玉玲珑等;重瓣型的则有楼子、凤尾、托桂等。各种花色都有:或艳若朱砂,或素似雪白,或淡如烟灰……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目前,洛阳市有大小牡丹园近百个,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隋唐洛阳故城国家遗址公园和中国国花园。这两大景区内的牡丹,通常于每年4月中旬前后盛开。这时,无论是前往参观的游客还是空中飞翔的鸟儿,都会被一片片姹紫嫣红的牡丹花海所吸引。

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贵妃醉酒后的海棠 风轻轻吹进西太乙宫,惊醒了沉睡的海棠。 她慢慢苏醒,打了个哈欠,伸展着腰肢,在风雨中摇曳,终于绽开了娇媚的笑容——粉红色的花瓣衬托着金黄的花蕊,如同仙子一般。 她是“花中神仙”——海棠。 《西京杂记》中对海棠有这样的描述:“海棠,无风而艳,红若灼朱,有风飘香,情态妩媚。” 汉代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种植海棠了。三国时代,魏文帝所著《赋》中提到了海棠:“木芍药、西番莲、海棠树,繁枝秀影,落尽残红。”这里所说的“海棠树”,就是现在的海棠。 如今,我国栽培的海棠主要分为四科,分别为苹果属、梨属、木瓜属和蔷薇属,共有100多个品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垂丝海棠、四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及洋海棠等。 海棠花的颜色也十分丰富,除了常见的淡粉色外,还有深红色、白色以及双色等。每当花开时节,一朵朵胭脂色的垂丝海棠缀满枝头,远远望去,犹如云霞般缤纷绚烂。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傲雪怒放的梅花 梅香飘过了南山,沁入人们的衣袖;梅香飘过了北山,点缀了天边的云霞。 梅香染黄了荷叶,催老了溪边的翠柳;梅香染红了樱桃,映红了少女的脸庞。 冬去春来,百花争艳,唯有梅花依然孤傲地绽放于冰天雪地之中。 “冰雪林中行,更无闲事扰”,她从不因为自己的孤独而沮丧,也不因为世界的冷落而懊悔,只因初心未改,便可一生坚守! 她,就是梅花。 关于梅花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撰写的《梦梁录·正月》:“江南腊尽,北地雪飘。各地梅香开放。” 此后,文人与画家都对梅花情有独钟:宋人王冕以墨笔画梅,元人王振鹏图写腊梅,清人朱耷画白梅。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在苏州的拙政园里欣赏元代画家画的梅花,也可以在张恨水的作品中品味那“冷香飞雪”的意境——“深院寒梅,来何处,又一夜,笛声吹彻。”“梅香绽,雪花浅;梅花笑,雪花俏。”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偏爱梅花呢? 这是因为,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梅花一直被视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象征。早在东汉末年,学者王充就写道:“松柏之质,经冬不凋……”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也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从竹石到兰草,再从梅花到荷花,中国人的情怀里没有轻易认输的怯懦,只有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勇气。而这,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4.“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心中的兰花 春兰晚春开花,夏兰盛夏开花,秋兰秋分开花,寒兰小寒开花,梅脚兰立春开花,建兰立夏开花,蕙兰芒种开花,台兰立秋开花,文心兰霜降开花,墨兰立冬开花,报岁兰冬至开花,惠兰春分开花,春剑谷雨开花,莲座兰立夏开花,豆瓣兰小暑开花,硬叶兰白露开花,线叶兰寒露开花,草四季兰小雪开花。 每一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朵;每一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绝色。而兰花,就像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篇——清雅高洁、幽淡飘逸。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楚辞·离骚》中有这样的诗句。而在汉朝王逸注解的《楚辞·九歌·湘夫人》中写道:“芝芙香草,君德之象。夫好芝故欲见之,亦犹夫人意有所存,思有所托,美有所崇,敬有所尊,欲见君子而不得也。”先秦时期的楚国已经有栽培兰花的历史,而且把兰花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所以,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兰花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意义——“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它象征着纯洁的人格与情操。 李白在《君子行》里用“兰佩紫,菊披黄”形容君子服饰的典雅,他在《古风》其六十二中也写道:“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