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钟读懂明朝党争的来龙去脉

韶钰成韶钰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党争,又称“夺门之变”、“梃击案”等。 明世宗死后,他的儿子朱载坖继位,即嘉靖皇帝。因父亲在世时一直不受待见,故此时登基的嘉靖帝颇有些怀恨在心,准备借大礼议之机整垮文官集团。然而文官们也不是吃素的,在首辅徐阶的指挥下,他们针锋相对,利用各种方式牵制嘉靖帝,让其不得肆意妄为。

不过,嘉靖帝毕竟不是李自成,张献忠那样完全靠武力和头脑打天下的莽汉,他是有着正统继承人的身份的,因此他要想做大事就必须找一个能够信得过的帮手,于是他就看上了吕调阳和严嵩。

严嵩此人无功无德,唯有一项特别能耐——善于逢迎拍马。他原本只是嘉靖帝的御用文人而已,并无多大实权,可他却依靠自己的专擅与巴结,一步步爬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相当于宰相)并就此手握大权。

而吕调阳则是通过入阁拜相,实现了自己一生抱负。二人可谓相互扶持,共同把持朝政,结成了一个利益集团。 不过,嘉靖帝并不真正信任这两人,他觉得二人在重大问题上过于迂腐,远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高度。为了制衡这两个臣子,他在身边培养了胡宗宪等人作为心腹。

同时,嘉靖帝还打算借助外戚杨廷和与宦官黄锦的力量来压制吕调阳和严嵩。可惜事与愿违,嘉靖帝这个布局不但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反而加速了皇权的旁落。 原来,吕调阳与严嵩虽然结成了政治共同体,但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当嘉靖帝倾向用吕调阳去抑制严嵩时,吕调阳却凭借自己身为翰林学士与皇帝接近的优势,抢先一步获得了嘉靖帝的宠信;而当嘉靖帝想用亲信太监与吕调阳配合,对严嵩形成钳制之势时,吕调阳又率先取得了杨廷和等人的支持,将双方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由此,吕调阳的地位反而开始超过严嵩,成为了实际上的首辅大臣。

对此,严嵩颇为不满,他找到了自己老丈人吕良卿,商量了一个除掉吕调阳之计。不料,此计尚未实施,严嵩就遭宦官陷害,被革去了一切职务,贬回老家。吕良卿也受牵连,被抓入狱。 这一下,吕氏集团顿时树倒猢狲散,严嵩趁机起复,再度入阁(相当于宰相)。

可是好景不长,不到两年,他又因为儿子锦衣卫指挥使严鹄、严鹏犯法,被连坐削职为民,家产充公。 就在严嵩跌入人生低谷之时,一个意外之喜突然出现了。

万历皇帝即位后,由于首辅李太后的旨意,严嵩被重新起用,并授以刑部尚书一职。 然而,此时严嵩已经七十余岁,即便再受重用,也不过是个摆设罢了。所以此次复出,实质上并无多大的权力。

可惜的是,尽管严嵩已经势孤力单,但他依旧不肯放过任何机会,企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达成自己的目的。

万历九年(公元1671年),已经八十四岁的严嵩终于等来了他毕生所盼的机会。当初被他连累下狱的吕良卿,此时已经官至户部尚书,经他撮合,严嵩父子得以重掌权柄。

随后,三人联手策划了 “ 梃击案 ”。 万历二十四年五月,一个身无寸功的狂徒,手持木棍闯入太子府,意图伤害太子。太子乃国之本,岂容他人随意伤害,于是朝廷立即出动军士将其擒住,押赴东厂拷问。 面对东厂公公们的拷打逼供,此人坚忍不拔,无论对方用什么酷刑,他都只答一声“不知”。如此顽强的人,让皇上也没有了办法,最后只好将此人交给锦衣卫,让他在诏狱中自尽。 此人一死,“ 梃击案 ”也就不了了之。 这个倒霉的狂徒,就是吕家的忠仆,替主人受过,死于非命。

而这场案件,正是吕调和严嵩联手布下的一个局,旨在打击反对派,巩固自身地位。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