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姓在古代的地位

江鸾瑶江鸾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代以前,鲁国公族是很牛逼的。 鲁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以祖先的封地名称为自己姓氏。比如叔梁纥,孟献子,都是鲁国公族,姓氏均为鲁。孔丘虽然祖上是宋国贵族,但由于祖籍不在宋而住在鲁,所以姓鲁。 到了战国年代,由于礼乐崩坏、世道混乱,许多姓氏被简化或改动了。鲁国公族后裔为鲁氏,而一些他国公族也姓鲁,比如战国四公子中的“信陵君”魏无忌,就姓鲁。当然,这些改姓或简姓为鲁的人,其实血统未必是正宗的鲁国贵族后代。

秦灭周以后,实行郡县制,封诸侯国的贵族们逐渐失去地位,沦为平民。他们失去了宗庙供奉祖先的权利,在秦末乱世之中,很多贵族姓氏逐渐消失。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以贵族身份自居,他们的姓还是保留了下来。汉朝建立后,实行推恩令,王国势力被大大削弱,宗庙祭祀也受到了限制。此时又出现了一个新情况:王侯们的子孙因为有先人的功德,可以继承爵位,但不能再立自家的宗庙,因此他们在名字前要加个“侯”字,表示自己是某一侯国的国君,但祭祀还是在先人封地所在的县中举行。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东汉。 从西汉开始直到东汉末年,许多人都有双姓——本姓加侯姓。比如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太公刘执嘉,姓刘又称刘季。汉武帝父亲汉景帝刘启,姓刘又叫刘开。汉宣帝父刘病已,姓刘又称刘仲病。刘备自称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其实就是东汉桓帝时期济北昭王刘玄的儿子刘惠的孙子刘雄一支。

另外,曹魏正始年间,王公大臣们开始以“郡望”作为自己的尊称。郡望是指某个人籍贯所在郡里的出名人家。如司马迁为夏阳人,故自称“夏阳司马氏”;陶渊明出自浔阳陶氏;王维祖籍山西汾阳,故自称“汾阳王孙”。这些人都是以籍贯中的郡作为自己的尊称。 隋唐以后,姓氏不再单独使用,合二为一成为“姓郡望”。有地位的人家都以郡望称呼。明清以来,多数人只有姓氏,没有郡望了。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