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观

虞亦豪虞亦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先秦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管子·牧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者,政之疏也;民好者,政之急也。故择令日以为节,时乘四时,民乃茂(茂盛)。”可见先秦是以百姓(民众、人民)作为政权的依靠和力量源泉的。

2、汉代以“人”“民”为双重中心,以“人”为中心 汉文帝说:“人主不独亲儒士,又亲田夫。今吾于二士,诚轻矣,其于农夫,犹重。”董仲舒提出:“故君民者,仁智之道也。”又说:“德莫大于仁,政莫大于礼。” 所以我们在汉朝看到“与民休息”“恩威并施”等治国策略。

3、唐代以“人”为中心,“人”“民”同义反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就出自于唐太宗李世民之口。唐太宗认为:人主唯深爱百姓,百姓亦惟笃恭称圣。所以他说:予一人受命于天,广求天下贤俊之士,共定邦家之事。既得贤臣,当与天下共之。

4、宋朝以“人”为中心,“民”的含义发生变化 宋朝继承唐制,但是“民”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指代的对象变成了农民和手工业者。宋太祖说:祖宗以来,未尝弃守一邑一城,惟守河北两河、关陕十一州,是谓内地。其余地方,皆边境耳。……我若去塞外纵横,所过州府,任其民驱策。

5、明朝强调“众”的力量,以“群”为本位 明太祖说:我朝开国皇帝,初无土地之惠,只教人民安居乐业,有如父母之恩。所以百姓拥戴,遂得江山永固。又曰:一家之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庶民安乐,便是一家兴旺。若父子不和,兄弟争财,家虽有数间房屋,也算不得兴旺。推而广之,治国治民,务使上下和睦,内外温馨,就是国富民强。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