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服饰之:清代胄甲

钱士升钱士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明确一点,康熙帝的这件“无缨铁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头盔” 严格来说,它应该是一件护顶的防护帽,而真正用于保护头皮的“盔”在满语中称为“吉拜斯”(jisbi)。 这种护顶在满语里被称为“萨拉哈”(saraha)。

由于传统满族男子都是留辫子的,所以帽子与发辫之间的空间就比较宽余,如果遇上打仗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头发会影响行动。但如果是皇帝出巡或者祭祀等需要穿戴正规服装的场合,这样宽的余量就显得繁琐了,所以就会出现这种在头上围一圈布、在后面固定一下的发式来方便行动。 当然,这种护顶也分为不同等级,比如亲王和郡王戴的是蓝色明黄色边框的,贝勒戴的是黑色镶边的,而贝子戴的则是红色镶边——这基本上对应着黄、蓝两色的缎带,见于清太宗实录卷六十二: “命王公以下至大臣等有罪者,枷号若干日;其应行杖责者,用木棍,每十人,五红五蓝,以别尊卑” 这是不是一种“等级制度”呢? ——也是,也不是。清王朝在服饰上的确存在“品级”的概念,但这个品级更多体现为装饰上的差异,而非物质性差异,如文字所记载的“诸王公以下至大臣等冠帽皆如常样,惟珠圈数有差等而已。” 在我看来,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这些佩戴者拥有“选择”的权利,比如说皇子们可以挑选父母亲的首饰佩戴,而皇后和妃嫔们也拥有在自己首饰盒中选择搭配的权力,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一视同仁”又“各有差别”的服饰标准是一种“礼制”的体现,而不是纯粹出于“实用主义”考虑。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