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姓在古代的地位

宗政旭阳宗政旭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皇族姓王,外戚姓李”的说法并不准确。秦以前姓氏有别,而且姓表示血统渊源,氏表示居邑。秦始皇扫平天下之后,姓氏之分才渐渐模糊。汉代实行郡县制,统治者强调自己是天子,是受命于天的,所以自称与姓联系更紧密的“朕”,而把诸侯王改成郡王的封爵,把诸王的王后称帝前的姓改为氏。后世皇帝自称朕,而皇后和妃子们则被改称为“娘娘”。 《说文解字》中“皇太后之姓曰姜,氏曰吕;皇妣之姓曰姬,氏曰姚;公侯夫人则其夫之姓为之氏……”其实这就是汉代以前对姓、氏用法的延续。

汉朝以后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为了表明自己的高贵出身,往往以姓为氏,或者连名带姓一起用做氏。例如,魏晋时期的“王谢大族”,“王谢”就是他们家两个字的姓加上两个字的名字组成他们的家族氏。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中提到的“沈约等共撰文章,定其体例,正名号,辨姓名字号。”其中“正名号,辨姓名字号”其实就是指的正姓名中的姓和氏。因为古代的姓和氏除了王室和贵族,一般平民是没有的。 唐朝开始实行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世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中下层人民通过读书也能走上仕途。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人们追求高贵的氏就慢慢弱化了。到宋朝时,姓氏的区别已经不那么明显了——无论是皇族还是士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随意在姓的前面或后面加各种地名、职业名称等作为氏。如宋神宗的祖母吴氏“苏州人,姓魏,太祖微时娶之为妾……谥曰孝慈”,这里姓为氏,说明此时姓和氏的区分已没有固定格式了。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