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女子的幸福指数高

咸梓文咸梓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代的女子并不是所谓的“高”,而是相比后世而言较为自由、自主罢了——至少汉文帝时,还是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汉书·文帝纪》记载的文景之治时期的婚姻形态是: “女子十七不嫁,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妻子不嫁,父母有罪。至三十年而刑辟。” 虽然汉律比秦律要宽松一些,但是男女双方的婚配依然是由家庭决定的。只不过和传统一样,由父母或长辈提亲,成亲后小夫妻也要在父母身边生活,并奉养双亲。所以这依然是包办婚姻。只是换了地点而已。

不过,既然已经提到“女七男八”的生理差异,那么至少在西汉时期,还是存在婚前性行为的(虽然并不普遍)。这也是女性性权利的一种体现吧。 东汉以后,婚姻礼俗发生了变化——“亲迎”的出现使得新郎在新婚当日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成为了一种风俗。而且,这种迎亲的风俗后来还流传到了日本。

从文献资料来看,东汉的女性似乎已经有了自己决定婚配对象的权利,比如东汉末年的著名才女蔡琰,她的父兄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儒,按照儒家礼仪,女孩子是不能随意见陌生人的,更别说留下陌生人的书信——然而蔡琰却给曹操写了一封情真意切、文采飞扬的长信,向他倾诉自己的哀怨之情。这似乎说明东汉的女孩子在父亲哥哥等男性家长的陪同下可以随意见陌生人(即未来的夫婿),甚至可以在对方的陪同下写下传情达意的信件。

当然,这些也只是偶见的特例而已,并不能说明东汉的女性拥有多么高的地位。 至于说东汉的女子穿男装、留胡须等等,似乎并不能算女性社会地位高的证据。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北魏)有很多男孩子从小带着发髻,留着胡子,穿起姑娘的衣服,简直和女童没什么两样,这不是表明他们地位低,而是表明那个时代的性别认同混乱,并未形成明确的男女之别。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