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姓是贵族还是平民?

利钰彤利钰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姓氏的起源,《通志•氏族略》里有这么一条记载:“舜赐禹姓曰姒,赐伯益姓曰嬴,家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子孙以赵为氏;舜有子名曰商均,商均受封于曹,遂以曹为氏;周武王灭纣,追封先贤遗民,封帝舜后裔妫满于陈,谥号胡公,其子妫满,字敬仲,封于田齐,后世尊称为“陈侯胡公”、“田齐太公子”,亦以田为氏;秦统一天下,废封建,立郡县,百姓无姓,惟明皇帝与太后同姓刘,其余皆复姓。汉高祖刘邦为西汉开国之君,根据“祖宗之功不可废”的原则,定自己姓刘,同时恢复姬姓,作为西汉皇族的姓;其他西汉功臣则复姓功臣先祖之姓。王莽篡汉,西汉灭亡,光武帝复兴汉室时,为了表示区别于前朝,定国号为“汉”,同时规定东汉皇室姓刘,诸侯王及大臣有姓者,其姓皆随本人爵位或职务而改变;无爵位或职务者,随父姓。如汉明帝之子楚王英,本姓朱,因封地属楚,故易姓为楚;桓帝父亲平原王翼,本姓梁,因封地属平原,故易姓为梁。

姓氏的变化主要是受政治的影响,与历史时代具有密切联系。那么现在的问题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冉魏政权与后来的冉姓有何关系? 我的看法是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从史书资料来看,春秋战国的冉魏政权与东汉末年的冉魏政权,除了国君姓氏相同外,毫无瓜葛。而且后者在历史上更是连前者的影子都没见到过。这恰恰说明古代姓和氏的区别。

先秦文献中,姓明确表示母系血统之所出;氏往往表示父系族群之所立。立氏是一种发展水平较高的文化现象,只有当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并且形成了国家的时候才会出现。所以《通志·氏族记》说:“氏于国,姓于母系。”可见姓氏之分,是有据可循的。虽然上古姓、氏同源,但是到了汉代却已经有了新姓旧姓之分。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里就说:“汉既诛匈奴,威震外国,单于咸尊汉天子为太上皇,匈奴谓太上皇,谓皇帝母所出也。”匈奴单于是父系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其称号由部盟里各个氏族的首领共同商定,具有最高的权威性。而汉朝皇帝是母系的血脉相承者,其名号尽管也是“皇”,但是只是“祖宗”的意思,并没有像单于那样被尊为“太上皇”。汉朝的“皇”已经是姓了。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说:“始皇父母始皇帝夫人,咸阳人,始皇之名既上同,故去‘女’以为姓。”这里明确说了始皇帝的姓就是“秦”。而氏,则是那些被封了诸侯的国家或者部落联盟的称谓。秦始皇扫六合统一中国后,彻底废除旧姓,所有君主都姓“秦”。秦二世而亡,汉朝建立,高祖刘邦根据“约法三章”中的“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的规定,自己免去死刑,以“孝惠”为名,表明自己的姓仍然是“刘”。至于他的兄弟刘交、刘喜以及儿子刘肥的宗室身份,则在姓之下加一“王”字以示区别。也就是说在西汉初期,家族姓氏的构成是“姓+氏”的形式。 汉武帝以后,这种形式有了改变。西汉昭帝时霍光专权,他的家族因为功勋卓著,受到特殊的优待,其女性成员不仅可以嫁入帝王家,而且其姓下面也可以有氏了。这在司马迁的《史记·霍光传》中有明确的记载。

另外需要补充的一个事实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士庶之分问题。根据《晋书·宣帝纪论》载,司马炎称帝时规定:“士庶之制,此既粗立条目。”也就是说西晋建国之初,就设立了士庶之别。这个别就是把姓变成氏,把氏变成姓。比如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懿,其氏来自封地的名字“河津亭”,改为姓“太原”;而他的母亲吴氏,因其姓出自“江东大姓”之名,所以改姓“洛阳”。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