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姓在古代的地位

惠发惠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朝时期,刘汉皇室实行与民同姓的政策,允许百姓以皇室姓氏为姓。于是不少皇姓流散民间,如司马氏、王孙氏等等,而柏姓便是当时被改姓最多的皇姓之一。 据传西汉文帝的父系一脉原本姓柏,后来因避讳取单姓刘,又因为西汉宗室多姓刘,为了区别,这支柏氏在宗室族谱上记作“孝伯”,后人亦称“孝伯氏”。

除了孝伯外,还有三个名字也常被用来作为柏氏的代称,它们分别是亚相、弱冠和阳陵君。原因无他,只是因为这三个称谓都是指汉代那位大名鼎鼎的柏梁台之主——汉武帝的爷爷。

东汉时期的史书《东观纪》中有言: “孝灵皇帝讳炳,汉章帝之子。幼孤,养於伯祖广陵郡贞烈侯、太傅、车骑将军南阳阴知家,后复姓柏。” 意思是说建中二年(公元78年)正月汉章帝的孙子汉桓帝即位的时候,其祖父刘炳原先是被阴知收养并改姓柏的。而到了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曾派使节张昭等人至许昌觐见曹操,孙权对曹丕说: “前还吴时,先主(刘备)曾遣柏士元来见我。” 这里提到的柏士元即东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柏祐,字公辅,零陵郡营阳(今湖南宁远县)人,他是东汉司空柏峻的儿子,也就是阴知的外孙。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柏佑来到许都觐见魏王曹操时,还是沿袭了他在东吴时的姓氏,那就是说在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他的姓还是个秘密吗?显然不是!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又是东汉皇室推行的一项新举措——“避讳”。

所谓“避讳”就是当帝王或贵族的名字成了民间姓氏或名词中的某个词语的时候,为了表示对其尊重,就要将含有这个字的词语改个写法或者读音。比如汉代有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叫桓宽,由于桓字常见于成语“门庭若市”之中,而“门庭若市”是主谓式结构,所以为了避免“桓字”出现,他就得改名桓宽。 同样道理,柏祐来朝见魏王的时候,若是真姓柏,那也是犯忌讳,所以他只好改姓柏。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