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代宰相大全

南沛桐南沛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还有一个尚书省,三省长也就是宰相了。 唐太宗时期,三省的宰相们处理政务都是坐在一起商量决定的,气氛还是相当热烈的。当然也有个别情况是某宰相跟唐太宗在单独谈话后,回到中书省直接签署文件生效的,比如李林甫。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集体决策。

到了玄宗开元年间,因为皇帝信任宰相李靖,又由于李靖年高德劭,所以其他宰相一般都要听他的决定,因此李靖就拥有了真正的宰相之权(实际执行中的大权)。其他宰相只是名义上的宰相罢了。 安史之乱后,宰相制度开始混乱。德宗时,用宦官领神策军,负责警卫;宪宗时,又以宦官为内枢密使,与中书门下并称为“三司”,共同掌管着宰相的权利。后来,太监一手遮天,不仅宰相没有实权,连天子也受制于太监。

宋承唐制,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之地。但此时宰相已不是掌握实权的职位了,而是相当于皇帝秘书的职位,负责起草诏书等事。北宋初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置了参知政事作为副相,协助宰相处理国政。南宋时,宰相改为同平章事,参知政事变为实际上的宰相,与同平章事共掌大政。

元朝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政治体系。中书省内设中书省、御史台,负责处理朝廷政事和监察。中书省设丞相、平章政事,是正式宰相。此外还有枢密院掌军事,宣政院掌宗教事务,翰林院掌文学之类的机构,也归宰相管。反正元史上是“凡庶政俱为中书总摄”。 明初洪武皇帝建文帝建文四年,明朝建立了内阁,取代了原有的中书省,成为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机构。这时候的宰相就是“辅臣”。本来嘛,这“辅臣”有几位,由谁担任,都取决于皇帝,是亲信才有资格当。后来,由于“辅臣”要代皇帝起草诏书,与唐宋时的宰相相似,人们也就习惯把“辅臣”当作宰相了。

清入关后,沿袭了明制,设立了内阁,但又有不同。首先,雍正帝时设立了军机处,作为内阁的组成部分,代理内阁的职能。所以这时宰相的官方称谓应该是“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再者,乾隆中期以后,皇帝不直接将旨意告诉军机大臣,而是先交给皇后、妃子或太后,让他们转告军机大臣,从而打破了过去百官朝见皇帝时,可随时启奏的惯例。从此,皇上与宰相的沟通就更含蓄了。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