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地图——中国古代夏朝地图

洪依均洪依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先秦时代的疆域,最好的资料莫过于《尚书·禹贡》了。 虽然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地理现象是现代所无法解释的(比如所谓的“九州”),但仍然是现今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有系统记载的中国地理著作。其中关于夏代的疆域有这样一段: “禹敷土,随山浚川,凡州十有二师,别其版图。” 这十二个州的名称和地域大概如下(注意,这已经不是现在的行政区划了): 雍州:今天甘肃、青海东部及陕西北部。 梁州:今陕西南部及四川东北部。 豫州:今河南大部及河北南部。 青州:今山东东南部及江苏北部。 徐州:今江苏、山东两省北部及山西东南角。 扬州:今苏皖两省全境及浙江北部。 荆州: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江西西部。 兖州:今山东省西南部及河南省东北部。 冀州:今河北省中南部。 幽州:北京及周边地区。 并州:太原及其附近地区。 州:安徽西北部以及河南、陕西各地。 宁州: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部。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徐州和今天的徐州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徐”字的古字形就像一个人拿着工具在挖沟(见下图),表示的是“沮洳水边的沼泽之地”,而今天的徐州正是出于这种地貌。古人把今天徐州和宿迁一带称为徐州(因为这两地都是泗水旁的土地),南京及其周围的六合等地就被称为彭城了。

这里还需要提到的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文献中常常出现一种名为“五服”的行政区划制度。所谓“五服”指的是天子直接控制的王畿之地和五百里以内的诸侯国,每诸侯国分为五片,每片各设采邑一处,共得五片采邑者称之为“服”。按照这个制度,首都周围三百里的地方属于王畿,称为“甸服”;而距王畿千里之外的诸侯国,则称“侯服”,再远的诸侯国则称“宾服”等等。 那么,夏代十二州的划分是不是就是五服的制度呢?我认为不是,原因是这样的分区制并不适用于文明诞生早期,因为那时候邦国很少,每个邦国都覆盖着广大的领域,不可能像后世一样把疆域划分为一个个小块。

所以,我猜这十二州的划分应该是一种基于实际地理情况的分区方案。比如徐、扬两部,很可能是因为徐水(今天淮河支流泗河的一部分)和邗沟(古代运河,开凿于春秋吴王夫差时期)而划分的。 最后,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需要交代一下:《禹贡》中除了有州这个概念以外,还有一种称呼叫做“服”或者“厥服”,这种“服”的概念到底指代什么呢?清代学者阮元有一个很有趣的解释。他参考了《周礼》郑玄注和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的说法,认为上古时候的“服”并不是指代邦国(邦的国号叫“氏”)而是指邦国的土地。所以他引用了一段春秋时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段话出自《左传·昭公元年》,原文较长,公父文伯所说的“吾闻之,君子不丧俗。……敝邑只载恒冠,不敢旷阙。……敢问厥后?”是指他听说,一个有教养的人不能失去礼仪,一个邦国不能没有旗帜。我鲁国现在只有天子赐的常服,不敢废弃不用。您的邦国有什么标志呢(旗帜等东西)?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