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姓是不是贵族?

江曼菲江曼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汉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种(zhǒng)其实指的是株。也就是说,你家的姓,就是你家种了多少亩地的地租或者劳役的担保。这个字通“众”,所以读zhòng时,是名词,指很多土地;而读shòng的时候,是指一亩地。《孟子·滕文公上》里就提到过:“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知政,而民莫我知,何也?” 这里的“国”,就是卿大夫的采邑,也就是“私家田”的意思。而种田多少,就是你的社会责任。当然,这些土地可能都是你的封地,但是具体种粮还是种菜,得听朝廷的。如果种了粮,收成好,就叫“善田”,收成不好,叫“恶田”。《论语·颜渊》里有:“子曰:‘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樊迟问知。子曰:‘务农,莫如树谷;治国,莫如树人。’”这里说的“树”,其实就是种植、耕作的意思,跟今天完全一样。 汉代建立了“郡国制”。天子直属的叫“京畿之地”(秦代叫“直辖十道”),剩下的国土都分给诸侯王和宰相管理——这些地方称为“郡国”。这种制度的一个后果就是,除了天子直辖的京师周边地区以外,其他地方的户口和土地都在国王和宰相手中。他们有权根据你家庭的实际劳动力数量安排你耕种的土地面积,并征收相应的贡品(一般是以货币或者实物形式缴纳的赋税)。

为了便于统计和管理,这些国土被分为若干“户”,每一户的人口和劳力情况都要登记在案,每年缴纳的税收也要一一核算,这就是“户典”或者“户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管理。你的姓就是这个“户”的名字。它既代表了你家族的荣耀与责任,也在实际上限制着家族的发展规模。如果一个家族非常富有,而且人口不断增多,而朝廷又需要这个家族继续缴纳更多的税款,那么,这个家族的“姓氏”就会因为“逾制”而遭到改姓“低配版”的处理。 不过,虽然姓是一个氏族或者大家族共同生活的区域,但它并不一定代表着同一个血缘所繁衍的家族。周代就有同姓不通婚的规定,所以姓氏实际上是不同血缘群体划分居地的标记。到了汉代,同姓再婚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只不过要负担更高的婚礼费用罢了。毕竟,很多时候,一个姓就是一个大家族共同生活的区域了。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