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双双进入翰林院

从玫俪从玫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结局,在《儒林外史》中其实是有伏笔的。 且看周进是怎么认识严监生的—— 周进因为家里穷,没钱交学费,没能通过秀才考试,一直没能跳出农门,只能在街上做做小本生意。他每天去县城里卖豆粥,顺便在学堂门口买几个学生吃剩的包子,度日。

一天,有个身穿绸缎的学生来到他的摊前,问他是否知道考场中的规矩。这个衣衫褴褛、面目沧桑的小贩自然不知道什么考场规矩,便请这位同学多多指教。 这个穿着体面的人果然要教他规矩—— 原来这人要教他如何偷看试题。 周进听了这个人的指点后,十分感激,正欲道谢,忽然听到有人在身后叫他“周先生”! 他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学生。原来周进虽然没中秀才,但因为识文断字,有些文化,被当地乡民推举为“先生”—— 其实也就是个私塾老师,给乡民家的孩子教书。

周进的这一声“周先生”,让正在教导周进怎么偷看了的“严监生”非常高兴,立即摆出一副老师的口吻,说道:“周先生,你今日怎么没有去考? ”(注意这个“怎”字) 这分明是严监生把自己的身份强行安在了周进的头上。

可接下来,更有趣了。当严监生得知周进之所以没去考,是因为没钱交报名费的时候,他竟然主动提出给周进交钱!而且口气非常坚定: “我今儿带了钱来,先生拿去买纸笔,我明日再来看题目。 ” 一个衣衫褴褛的穷光蛋,遇到一个穿着得体的中年人,居然主动向他借钱并且请他吃饭! 这在现代可能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除非这个中年人是穷光蛋的亲戚。

但是,在《儒林外史》成的那个时代,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时的社会等级观念比现在强烈得多,一个人穿什么衣服,用什么器皿吃饭,住在哪里等等,都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一旦有人违反了这些规则,就会出现像严监生这样强行“尊”人,或者像匡超人那样“伪君子”式的自我贬低。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