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为什么出国?

付珍欢付珍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躲避文化大革命,因为那十年国内政治环境非常糟糕。文革前就出过国的那些人很多是在国外呆不下去又赶回来的(比如著名作家冯亦代);文革中出国的人有“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等政治帽子,一旦回国就是牢狱之灾;而文革后出国的人,因为国内已经安定,则很少再有人回国的了。所以,总的来说这3类人在国外的处境和心态是很不同的。

2.因为那个年代刚刚开放,对外国的事情不了解,加上文化大革命导致的内困于国,人们急需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那时候的出国是带有某种探险性质的,很多人出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因为他们被西方的物质生活吸引走了。也有很多人出去后在异国他乡过不下去,然后回来,他们大多对国内的情况表示失望,认为中国就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只会抱怨,却没有行动的能力。

3.当时国内普遍工资不高,但是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工资很高,而且福利很好。虽然一开始出国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抱着投机的心态出去的,但是他们慢慢的在外国安顿下来以后,发现国外的种种优势之后,逐渐改变了看法,开始认同外国人所说的“金发碧眼的民族”确实比黄肤色的民族更有“文明”和“进步”的气质。于是慢慢从心底里接受了这种差距。 当然,除了上述三点主要原因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一直都被灌输着一种观念,那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们出国除了带着摆脱文革的动机外,还有一种自豪感,那就是作为新中国的公民,能像洋鬼子一样享受着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享受,并且能靠自己的付出(比如拼命工作来赚取高收入)来换取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作为炎黄子孙的荣誉。 所以,那个时期的出国者,无论个人还是群体,其心态都是相对比较健康的。毕竟那时候刚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国内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即便是对国外抱有再高的期望值,也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落后的。而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舆论的翻身,也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陆续实现的。所以对那个时期的人来说,在国外虽然过得相对舒适,但也时刻提醒自己别忘本。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