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姓是贵族还是平民?

钟芳秀钟芳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秦时的“于”,是一个姬姓侯国,侯爵。 春秋时,齐桓公称霸,将夷吾送回晋国即位,是为晋惠公。但晋惠公既立,却背弃了齐桓公的嘱托,不肯把原来属于曲沃的一带土地分给齐国。于是,齐桓公率兵入侵晋国,晋惠公出兵抵抗。齐桓公在出征前对管仲说:“如果这次讨伐不能征服晋国,我该怎么办呢?” 管仲回答说:“您可以到泰山去祭天,黄河边祭神,向姜太公墓报丧,声称您得了病,不久于人世了。然后派使者去警告晋国君主,告诉他您已病危,让他小心应付。另外再派人到列国去通告,请各国做好准备,以防万一晋国发生内乱。” 果然不出所料,齐桓公攻打晋国没有获胜,就病倒了。于是按照管仲的计策,齐国一面派人给晋国下战书,约好时间、地点再打一架;另一面通知各友好邦,准备接应,防止晋国求和不成,爆发内战。 由于齐国的军事压力,加上管仲的游说,晋惠公最后不得不接受双方议定的条件,与齐国讲和。 这次战役,《史记》称齐国“不胜晋”,也就是没有战胜晋国。但齐桓公仍然算是打败了晋惠公,因为晋惠公被迫接受了齐桓公提出的全部条件。所以,这里的“不胜晋”应该理解为“没有完全战胜晋国”的意思。 但不管怎么解释,齐桓公显然不是败在了战场上,而是败在了外交上。他在出征前对管仲说的那番话,显示他早就料到了这场战争的结果——不完全是靠武力支持的和平,而不是完全基于实力优势取得的胜利。这就是一种“不和诸侯谋力而为功”的行为,是一种仅凭尊王攘夷号召力的胜利,这种胜利只能获得道义上的成功,而缺乏实质性的好处。

我们可以说齐桓公是“没打败晋国”,也可以说成是“不打输了一场平局”。反正都是没有胜利的意思。这正符合周天子“尊王攘夷”的政治需求。 所以,齐桓公不算真正意义的“霸主”。他仅仅是在“和诸侯谋力而为功”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霸业还远远比不上晋文公,更比不上楚庄王。至于齐桓公死后,公子无亏之师入梁丘,与晋军对峙而不战,更是表明齐国已经失去了继续争夺中原霸主的资格。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