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上巳节庙会的来历和习俗

宇文惠美宇文惠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三月三”,又称“上巳(sì)节”、“女儿节”等,是一个传统节日,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故名“上巳”。 汉代以前,上巳节定在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开始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九日,民并击鼓作乐;四月十四日,浴佛;五月五日,竞渡;六月六日,晒书;七月七日,牵牛织女聚会;八月十六日,焚修;九月九日,登高饮酒;十一月冬至,围炉饮食至醉;十二月八日,腊祭;正月二日,探春;正月十二日,搭灯棚;正月十七日,挑青;正月二十日,接神;二月二日,祭社;三月三日,祓禊(fú xì)。” 可见这个节日的历史相当悠久。

先秦时期,人们在上巳节这一天沐浴清澡以驱除灾邪。汉代以后,这已经成为一种风俗。《后汉书•礼仪志》中说:“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垢秽也。”到了唐代,上巳节的习俗已经和现在差不多,即春季踏青,水边饮宴,祭祀祈福等等。 唐宋之后,上巳节仍然延续下来。宋朝时,每逢此节,都城开封城内万盏花灯,满街焰火,十分热闹。元朝时期,上巳节被定为法定节假日,元世祖忽必烈曾亲自到太液池参加龙舟竞赛。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规定上巳节放假一天,百姓在此期间祭祀祖先。明代文人陶宗仪撰写的《耕织图·浴蚕》描绘了这一天的场景:“是日上巳节,俗传清明前后,取柳条插于门首,曰‘明正’,亦曰‘祈春’。乡间无赖子弟,群聚恶少,放纸鸢、吹笛箫、踢球打弹,恣意顽耍。”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热爱旅游,这一点和上巳节的起源有关。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为了复国,率领军队在吴国边境耕田,以示不忘战阵之苦。“上巳”二字中的“上”就是“高”的意思,“上巳”就是到高处游玩,与春天踏青寓意相同。所以古人说“上巳节,春气熏灼而阳盛,万物生机盎然”“上巳踏青,郊外游赏”。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