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全用汉人

江山江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太监用“汉人”好像很奇怪。。。 明代的宦官,确实是主要来自江南地区,尤其是苏州府;但明朝初年,规定宦官子女必须送至宫中服侍皇帝,称为“宫籍”。所以早期的一些宦官,其实血统是非常复杂的——有蒙古人、有西域人(明成祖的宦官司礼监胡惟庸就是西域人),甚至还有南蛮子。甚至有人说“宦官四成是蒙古人,六成是西域人”,这种种族成分,跟后来的“汉人”“满人”的概念自然是没有关系的。 到了晚明,由于宫中太监已经不足,就逐渐开始选用外藩子弟入宫,给皇帝和后宫嫔妃役使。这些被选中的外藩子弟,被称为“宫眷”。《万历野获编》中记载: “内臣之制,本非中国旧例……永乐间,番僧、外国人及西域人皆有。” “又太监李钦,本辽东人,而阉族皆云苏州人。” “又有苗疆、百夷、云南人为太监者。”

至于“汉人”这个词,在明代是指南方人,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人”相对。比如文盲和口音问题,明代规定,文盲殿试要脱衣服,因为文盲是要“裸体示辱”,不能穿裤子。但如果文盲是南方人,就可以免了——毕竟南方多水,也没几个正经穿裤子的。

语言上也是这样,一般人的普通话,是以京师语音为基础的;但如果你是南方人,口音太重,皇帝听不清楚,就会让你学“官话”——也就是以长安音为基础的“标准普化普通话”,用来向皇帝奏事或读圣旨。

当然,最后明末清初那会,因为国家财政紧张,宦官群体已经没落,所以宫中太监大多出身贫苦,多为无户籍之人,当然多是汉族。但也可能是少数民族啊!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