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服饰:明代官吏蟒袍

赖熙隽赖熙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需要分情况讨论。 首先,明初官服基本上沿袭了唐制,如朱棣即位后所制的《明会典》中记载的“公侯伯服”,基本上与唐朝的公卿制服无异(《明史·舆服志》也记载了“公侯伯服如古绣衣”),只不过在帽子的形制上有所区别而已。另外,根据《礼记·王制》注载,天子之服有十二章纹,而明太祖建国之初制定的明代官服也是十二章纹,不过到了成祖之时,因“明诏不许锦衣卫官校穿用”,所以改成了八章——“日月星辰虎豹章(后改为盘龙)四章于前,风雨云霞鸟章四章于后”(《明集》卷三十四《衣服》)。据《大明会典》记载,明朝还设有“补服”,文武官员皆依品阶大小而定补服颜色,如文官一品红纺丝罗缎、二品绯纱罗缎等,武官一品至百户都是皂色布帛。

其次,明中期之后,朝服制度开始混乱起来。一方面是因为明代中后期财政困窘,加之赋税徭役沉重,致使官员们纷纷以缺饷为理由要求减裁俸禄,因此对服饰这类需穿着显贵的品级标志之物颇为抵触;另一方面是明代中后期的朝廷政治极为黑暗腐朽,皇帝多由宦官把持,大臣们为了自保经常结党营私,因此朝臣们为了标新立异以示清高经常以乌纱帽和便袍代替朝服。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朝服逐渐被废除不用,官吏们在正式场合都穿起了乌纱帽与便袍,只是在婚礼等特定场合才重新穿上朝服。

于是,一种介于官服与便装之间的“常服”应运而生——即后来常说的“官服”。关于这种新式的“常服”,《明史·舆服志》中有详细的记载: 公侯伯驸马及文武官府同知、通判、守备、指挥佥书兼领部司官者,常服视其品级,用纱、绫、缎、绢而冕缘以青缎。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千总、把总,并用金饰。武官游击以下用黑缎,而冕无藻饰。 按照明王朝的“定制”,这些官老爷们的常服要视不同品阶而各有区分——例如公、侯、伯爵及驸马的常服就用“绣衣”——即袍子上织满花纹;而五品以上的文官和千总、把总的武官则可以在领口、袖口处镶上金边;武官中的游击将军以下,由于品阶过低,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装饰的地方,因此只能将裤子改成宽裆大裤腿,并在膝盖和后腿处用白布打上褶裥,以表示身份。至于普通人,是不能穿“绣衣”的,只好以窄袖小帽来代替。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