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服饰:明代曳撒

糜元祥糜元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明代的曳撒不是蒙古袍,虽然外形有点像。 首先,从形制上来看, 真正的曳撒,是明代官服之一,即“仪品服”的一种,属于公、侯、伯穿的礼服。《明史·舆服志》载: “嘉靖初年,定文武官常服。……”又载: “公、侯、伯冕服,惟亲王用黄罗大袖。文武官员用香色罗或翠蓝罗大袖。……其常服则用圆领青素缎。”

这里指出,公、侯、伯穿的冕服(加官帽)是有大袖的,而常服(去官帽)则是圆领口;颜色上,王穿黄色,文官穿香色(枣红),武官穿蓝色。 注意,这里的“袖”是指袖子长短,而非有无。明代官员的官服,都是立领、大袖的款式。只是后来宽泛地将没有袖子的便服也称做“衫”,如衬衣、外套等都用“衫”称之。

《大明宫词》里郭敬明的衣服是没错的,至少符合《明史·舆服志》的记载。而《永乐大典》里的插图,更能直接看到明代官员的衣袖。图中的武将穿着短衣,但没有露胳膊的半袖,而是直接到大腿中部的裤子,这是不合理的,因为打仗的时候手臂要多活动,这样一袖筒布挡着很不方便。至于文臣的衣袖也是合理的,毕竟要表现优雅端庄。 反观这位答主贴出的“明代服饰”,明显是晚期的样式了。在《明史·舆服志》里早有记载: “嘉靖末年,诏行忠静冠,用乌纱、凉帽、白绫衫。” 这已经是嘉靖末年,大约相当于公元1566年以后的事情了,距离建文皇帝削平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都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

这时候的服饰发展已经脱离了传统的限制,开始追求时髦和个性了。于是,我们就能看到各种非正式的服饰在社会上流行起来: 男子可以留长发,梳辫子的多了起来; 以前的大襟服,开始演变成斜襟服或者紧口短衣; 除了圆领,有方型的,有三角型领口的,还有明末才出现的立领,总之样式非常多样化。 既然正式场合的官服都可以如此个性化,更不用说民间的服饰了。个人性格的不同选择,会让服饰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也体现出一个民族自信、自爱的精神状态。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