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姓在古代的地位

屠睿涵屠睿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三苗”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 尧在位的时候,“雍州之域有二十夷国,桀之末裔,以禹名为胤侯”(《史记·夏本纪》)。这二十夷国之中就包括“三苗国”。 到了商代,“三苗”之名仍然沿用,并常与“四海”相连。如《尚书·汤誓》说,商汤讨伐夏桀时,曾经对全体将士宣布一个口号,叫做“大明在天,莫敢不宁,六师之所,其德乃丰;四海攸同,九邦攸遏”。在甲骨文中也有“王来征夷方”、“王来征苗方”之类的记载。可见“三苗”就是当时对长江流域部落的泛称。

西周初年,“三苗”作为蛮族的名称,用法已经比较严谨了。《尚书·舜典》说,舜派遣禹巡行四方,“申命和伯,以昭其刑于四海”,所谓“四荒”或“四海”,就是指四方的蛮夷之地。其中的“三苗”指的就是“荆蛮”(见《尚书·禹贡》)。 春秋时期,楚国的先世“鬻熊”曾经生活在“荆山”(湖北西南部)一带,他的封地名叫“荆邑”(今湖北省荆州西北)。楚人认为自己出自黄帝的正统,是颛顼帝的后代,因此常常自称“我有周室之道,故曰周南”,并且把中原的诸侯往自己的身上扯亲缘关系。

为了证明自己和周王朝的渊源,楚国大夫伍奢作了一篇《楚居》,记载楚祖鬻熊的事。其中说到夏朝末年,南方的苗民叛乱,被夏王遣将征伐,“俘苗师焉,遂灭苗国”。从这段文字看,“三苗”是被夏王朝灭亡的一个国家。它大概位于今湖北西南部一带。 这个国家的位置,约略相当于春秋中期郑国和楚国争夺的“汝颍”之地。公元前605年,“郑伯克段于鄢”(《春秋·桓公十年》),这里所谓的“段”就是郑庄公的父亲公子吕,他居住在“鄢”(河南许昌东南)附近,企图谋反,结果被郑庄公击溃。

后来,郑国又和楚国争夺“许田”(河南许昌东),双方战败,各自退军。这时,郑国的大夫子家说了一句气话:“我无求于楚,楚何以德我为?”——你楚国没有把好的地方给我,我为什么要帮你们呢? 这句话似乎表明,在春秋中后期,“三苗”已经被楚国人征服,它的土地已被划入楚国的版图,成为楚国向中原发展的一个跳板。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