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服饰之:清代团龙补服

叶俊麟叶俊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必须明确的是,团龙补服是文武官员的公服,而不是常服。团龙补服的形制是比较固定的,而颜色是有区别的。 清初,文武官员均着团龙补服,其中武将的补服前后各缀有四片护背旗,公服五品以上的文官在前胸和后背各缀有一块补子,称“补服”;六品以下的文官在两侧腰间各缀一块补丁,称“补丁”(武职官品与文官相同,但因身份所限不能穿用)。

顺治十六年(1659年)定补子图案为:一品、二品红缎绣金龙,三品、四品黄缎绣金龙,五品青缎绣蟒,六品素缎或蓝缎绣飞凤。 到了雍正帝即位后,为了显示皇帝“代天理物”的尊严,规定天子之服以明黄色为尊。因而在雍正年间,文武百官的服饰有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原来公服中品级的高下通过前面的补子和后面的护背旗来区分,而现在则是以袍子的颜色分等。六品以下至未入流的小官,一律着青色(或蓝色)衣服。文官五品以上,武官三级以上,其公服才可使用金黄色(或亮橙色)。这显然比以前更为尊贵了。至于补服上的图案,按照满人“外尊内卑”的传统,越是地位高的人,其所穿的补服上面的图案就越精简、越简单——也就是说,等级越是高的官员,他所穿的补服就越“不花哨”。具体的规定是:

一、满人官员的补服上只绣一条金龙。

二、汉官文臣,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分别由四爪、五爪、三爪、两爪金龙变为一团祥云。

三、武官一品至五品,分别由四条金龙,三条金龙,两条金龙变成一团云,一束枪,一个狮子。

四、六品、七品文官,八品,九品,除补服的形制不变以外,只能缀以数量有限的补子,而且必须是单数(4个,6个,8个或者10个),不能是双数。这些补充,按照《大清会典》卷二十一之规定,分别是: 六品文官:补子上绣一只凤凰。 七品文官:补子上绣一只獬豸。 八品文官:补子上绣两只梅花鹿。 九品文官:补子上绣三只鲤鱼。

除了文官以外,武官的补服也是团花团簇,非常华丽。尤其是三品军官和四品的武职侍卫,他们的补服上竟然绣有四个金蟠桃(三品军官)或者五个金蟠桃(四品武职侍卫)! 这看上去似乎比较夸张,但其实很有讲究。因为蟠桃代表着“万代宗枝”,象征权力代代相传,永无尽头。而四个(或者五个)则代表皇室“承天命,延万年”的意思,颇为符合“天命所归”“君权神授”的意识形态。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