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影响

迟诗瑶迟诗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的人学易经,多是只学过“易传”,即《彖传》、《象传》、《文言传》和《系辞传》。这主要是汉代以后的易学观点,把《周易》分为经、传两部分。而《周礼·春官》记载的“太卜掌三易之法”中的“三易”,就是指《连山》、《归藏》和《周易》。唐代孔颖达等人编著的《周易正义》也认为三易是指三本图书: “‘三易’者,谓《连山》、《归藏》及《周易》之卦也。” 宋代王应麟在《四书五经目录》中说得更详细: “《连山》,伏羲氏所画;《归藏》,黄帝舜禹时代易之名。《周易》,文王羑里之时,加自注疏。” 但现代有些学者根据这些古籍记载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先秦典籍中提到的易指的是筮法,而不是指这三本书。

东汉京房发明了将六十四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的“卦气”说之后,这种分法也被后人继承并广为流传。其实这种分成上、中、下的方法并不是起源于京房,从《左传》等先秦儒典对易经的解释看,这种划分方法是春秋时就有了的,只不过没有像京房那样加以发挥而已。

这种三分法的优点就在于能够将每个卦单独拿出来研究它的变化规律。例如将一个卦的中爻提出来,变为另一个新卦,再进一步讨论这两个卦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这种方法为汉代以后易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至于《连山》、《归藏》二书是否确实存在过,至今仍无定论。 易学的基本典籍除了《周易》本身之外,还有《连山》、《归藏》、《周易》的“传”部分,包括《彖传》、《象传》和《文言传》。此外还有汉代八卦象数学的重要著作《周易纬》。 易学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汉唐时期—主要经典传世易学以周易经传为主。

二、宋朝—周敦颐著《太极图说》,邵雍著《皇极经世》,张载著《正蒙》,这些书都以周易为本,但加入了道家与佛教的思想。

三、元朝明初—王弼著《周易述》,着重研究了《周易》的哲学内涵。

四、明代中期后—来知德著《周易集注》,清康熙帝御制《周易折中》,重印《古本周易》。这两个著作都是注释《周易》的权威作品。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