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服饰:明代汉服的特色

陆登福陆登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明确一点,明制服装在形制上是非常完善的,比汉衣冠更容易识别且成体系。 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为了与汉族传统的“以孝治天下”相符,同时出于取悦儒生、笼络士族的需要,于嘉靖二年下诏恢复明代的冠服制度(明初也曾诏复元代旧仪,但并未实行)。嘉靖九年又定“文武官员皆穿戴朝服,惟祀殿行礼方用”。于是自嘉靖朝始,明代文武百官的公服有了比较明确的定制。而民间服饰也在明代中后期有了较为固定的式样。

那么,明代的公服都有哪些呢? 根据《明史·舆服二》记载,明代公服的样式大致是这样的: 明代公服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无品级之人也穿着公服。如“京官九品以上皆穿绣补服……府州县官则用绣补子者,惟生员(即秀才)用绫补子”。

另外,从史料上看,明太祖建国之初曾一度打算仿效唐宋之制,由朝廷赐给文臣武臣袍服(其实就是官服)。只是后来明太祖觉得这样花费太多,而且授服也不利于百姓识别等级,因此才改用绣补服。可见,明代公服其实是继承了不少元代蒙古官服的遗制。

当然,作为统治者,为了政治正确,也为了显示自己是“汉天子”,明代皇帝也还是保留了汉服的一些特点。比如,明代礼俗中仍保留了大袖衫、圆领袍等汉人服饰。又因为明代的朝服与宋元时的朝服已经十分相近了,所以明太祖特地在服饰上做了些改变,以示区别。 不过这些变化都是细节上的调整: (一)冕冠改乌纱帽为六瓣帽;

(二)佩绶改为玉带上插金板;

(三)靴袜改用赤锦缎做靴底和裹腿,并绣以龙纹;

(四)特指帝王及文武群臣冬季服紫貂,夏季服纻丝。 除了公服外,明代的常服也有严格的规定。根据《明会典》记载,文武官员的常服主要有罩甲、披风、道袍三种。其中,罩甲是明代特有的一种内廷职事官服。据载,罩甲是一种长至膝下的紧身短打服装,内外各一层,里面的是内衣,外面的一层有很密的软钉,可以防止内衣滑脱。

关于罩甲的形象,史书并无详细记载。不过据说戚家军的士兵们在作战时都穿着这种神奇的铠甲,并且以此著称,以至于“倭贼闻风丧胆,皆以‘罩甲’呼明军”。 至于披风和道袍,虽然看起来和宋元时期的披风和道袍没什么区别,但是其实细节处早有规范。先来说披风。按照规定,文官的二品及以上官员,都可以穿用大袖的披风。

不过这大袖并不是真的就那么大,实际上的大袖只是在两侧肩背部比一般的披风多出一些,以体现官阶。至于道袍吗,那更是讲究。按照礼制规定,只有七品以上的文官和武官的统领才可以穿用。其形制是直裰式的,也就是在胸前和背后增加拼接一块布,以便系扣。 用现代的话来说,这披着一身“官服套装”,简直酷毙了! 最后来看看庶民百姓的服饰。由于资料匮乏,想要搞清楚明代普通百姓穿衣戴帽的细节实在很难,只能寻个大概。好在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张岱在其著作《陶庵梦忆·别本》中留下了一篇介绍其家族服饰的文章,可资参考。文中张岱回忆说,他家在明亡之后变得穷困潦倒,甚至到了“家贫不能具酒肉”的地步。尽管生活艰难,但张岱依然保持着读书人的风雅。即使是在这种困境中,张岱依然坚持“每晨起,梳洗毕,着巾帻,冠带履舄,束帛加鞭,出拜郊坛。暮归,辄焚香净几上,置书两三帙,观玩竟日”。 不过,就算是在这么落魄的时候,张岱还是尽量保持了自己作为一个读书人的体面——至少是在衣着打扮上如此。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