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姓是什么世家?

訾家涵訾家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左”这个姓氏,在今天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的地方,是一个大姓。 这里之所以称它为“大姓”而不称之为“姓氏”,是因为这里的左氏后人普遍认同自己姓氏是周朝国姓姬姓分化来的,而且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是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太伯。 这种观点首先出现在东汉时期成书的《史记》中,其中记载了太伯和仲雍的故事(详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仲雍卒,子叔虞继位……叔虞卒,子宣侯仇立……” 叔虞之子宣侯的坟墓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境内,晋代学者杜预据此判断说,叔虞及其儿子宣侯的国籍属晋。

到了唐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索隐》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周姓东移说”: “周姓东移者,盖太伯始徙吴地,仲雍奔荆蛮,其子孙分处于虞、虢之间,故《世本》云:‘吴太伯,虞仲雍之后’;而《战国策》公孙衍谓:‘晋穆公败虞师,虏虞公以媵秦献公;及荀息假道于虞以伐晋,灭虞灭虢,皆以虞公孙为晋大夫’;是可知虞仲雍至晋,而周姓尽移于晋矣!”

北宋学者苏颂在其著作中说得更详细: “盖太伯之先周姓,自后土官稷,其后世因爵号为周,太伯嗣吴,封邑在吴,从吴姓;仲雍崩于吴,葬越城之阳,子昌卜居苏州,周姓遂居吴。” 在这些古籍中,虽然“周姓东移”的说法不一,时间早晚也不同,但它们都承认东吴的统治阶级部分血统来自周王室。

这种观点传到明代,被著名的史书编纂《明太祖实录》所采纳。该书记载了朱元璋问一位翰林院学士的话: “朕之先祖是谁?” 该学士答他说: “您的先祖,是唐王李渊的后人。” 朱允炆追问: “那他的国号是怎么由来的?” 学士支吾其词: “这个嘛,说来话长,待臣慢慢奏来。” 朱元璋看此人说话吞吞吐吐,不高兴地说: “朕问你祖宗是何人,你只管说便是,哪来这许多废话!” 这位学士慌忙跪下,结结巴巴地说出一句话: “陛下的先祖,是周王的子孙。” 朱元璋一听顿时火冒三丈,骂道: “混账东西,朕的祖上是王,不是姓王!”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