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种复印方法拓印

韩霄妤韩霄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拓,自汉有之”(《现代汉语词典》) “拓本,把石刻或木刻的文字或图案,涂墨打印出来。”“拓片,用拓的方法复制出来的片子。”(《新华词典》1983年版) “拓,以纸覆于碑帖上、再加以复印的方法。”“拓片,用拓法复制的文物原件的薄片。”(《辞海》1979年版) “拓”的古字作“搨” 。

以上多种现代工具书对“拓”的意义解释大致相同,都承认它是从汉代开始出现的一种流传至今的复印方法。然而,它们都没有提及“拓”的发源地——西安。

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土部》中说得很明确:“埴,土也。从土,泰声。一曰:壁土也。”这就是说,用来制造纸的原料,主要是可造纸的粘土,还有竹子和树皮的碎片;而且,这种原料必须是经过舂捣或浸烂而成形,然后再经过蒸煮、漂洗和打浆等工序,才能制成可供书写的纸张;另外,纸的厚度取决于原料中纤维的长度,而纤维越长就越能紧密地排列起来形成纸的层状结构,从而提高了纸的耐撕性能并增加了其重量。

我国最早的纸——西汉古纸——就是用麻制成的,这跟东汉末年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结果是一样的。用草或者竹子做原料造纸,在东汉后期已经有了,不过这两种纸都不耐磨,不能用于书写。直到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由福建建安地区生产的“广陵纸”,又称“建纸”,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才被广泛使用。

这种在建安地区制造的纸张,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后来成为了江南地区造纸业的代表。到了宋代,江西赣州的“赣南纸”也叫“江州纸”,是当时的著名纸品之一;元代以后,江西抚州地区的纸工业发达,尤以“黎川纸”最为出名,并被写进《红楼梦》之中。

明代初年,安徽宣州的“宣纸”质量最好,于是被文人学士们所偏爱,并用其来作画或练字;清代时,宣纸业依然很盛,还出现了印有花纹的彩色宣纸。贵州遵义一带也产纸,称“遵义纸”,用此纸写字,有“细密如缕,坚如玉版”之称;云南宣威产的“宣威纸”也很知名。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浙江、四川、湖南等地都生产纸。

因此可以说,唐代以后,中国的造纸业已经比较普及了,各地都有造纸术的传播与传承者。可以想见,当“拓”作为一种书籍的复制方法时,它的传播与传承也是没有问题的。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