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姓在古代的地位

弘舒梦弘舒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秦时期,姓氏分家。姓表示血统,氏表示封地或居地。所以同姓不婚是正确的,因为血统相同,近亲繁殖对种族延续危害很大;异姓通婚没问题,除非有血缘关系(父系母系方面各出三代)。 秦一统天下以后,姓氏合流,“姓”变成“氏”的意思了。这时候出现了同姓不婚。

汉唐之后,姓氏又开始分离,但是同姓不婚一直保留。并且,这时候的姓氏区分和秦代不一样,不是血统的意义,而是家族的荣誉、地位以及家族世职等方面意义。《史记·李夫人传》:“李氏,陇西成纪人,秦皇帝之祖也……李陵,汉朝公卿侍中诸大夫,以罪至戮,其后衰。”“汉兴,诸李云盛。” 李陵是汉武帝时候的征匈奴将军,李陵兵败被俘降匈后,他的家族就被列入耻辱榜。

两晋南北朝,南北政权交替,战乱频繁,户口严重流失,氏族世家普遍式微,同姓不婚的问题也就没有以前那么严格了。宋朝开始,同姓不婚不再写入法律,成了礼仪道德层面的东西。元朝时,贵族皇戚之间同姓通婚很平常。明太祖规定亲王殿下不能与宗室郡王爵位的王爷的子女联姻,其他就没什么限制了。

清朝又回到了汉朝的体制上,贵族官僚阶层同姓不婚,庶民百姓则无所谓。乾隆皇帝的贵妃钮钴禄氏一开始进宫的时候被封为贵人的,她的儿子永琰被立储的时候,因为姓钮钴禄,还惹得皇太后不高兴,因为“同姓不宜”。但到了光绪朝,这一规矩就被打破,光绪帝皇后叶赫那拉氏是咸丰帝妹妹的次女,而慈禧太后也是叶赫那拉家族的。

民国初年,《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得自由组织团体,选择代表,参与国会之选举及议员之任免。国民有请愿、罢免、创制、复决四权。”这时候已经没有“姓”的概念了,所谓的“姓”都是封建礼教的东西,受到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慢慢就从日常生活中消失了。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