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节日名称大全日期

容妍茹容妍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和节日活动中,逐步发现了二十四节气规律并应用于农业生产。“节气”是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日,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有关。 农历一年中,一般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特定的公历日期。

春分(3月20日或3月21日)、夏至(6月21日或6月22日)、秋分(9月22日或9月23日)、冬至(12月21日或12月22日)、立春(2月3日或2月4日)、雨水(2月18日或2月19日)……每一个节气的到来,都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引起的。

从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过了春分,白天又一天天变短;到了夏至,白昼最长;而过了秋分,白昼又开始慢慢变长。一个周期大约为365.24天。 在古人看来,一年四季的气温升降、草木荣枯等自然现象都和这二十四个气节的排列有一定关系。每逢节气之时,皇帝必会亲自率群臣祭天地、祀神灵。

现代科学证明,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建立的,它能够很好地反映地球物理变化特征,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我们使用公历(阳历),每年大约有1个闰年(2月29日),所以,平均下来每年有两个节气,每次间隔时间约1个月。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