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藤有什么作用?

邢胜伟邢胜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常青藤”是引用了《新约·希伯来书》中的一句话,用来比喻那些为信仰奉献一生的人,因为他们永不过期(“常绿”),永不褪色(“常青”);而“藤”代表的是软弱的、无能的、卑微的凡人,正是这些渺小的人物构成了伟大信仰的雄伟景观。 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之一,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不断与世俗文化发生碰撞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跨文明交流”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欧美各国,如今在中国也越发凸显出来。因此有学者指出,研究当代中国基督教不能脱离其“跨文明交流”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国基督徒的人数正在急剧增加, 2015年统计数字显示, 中国基督徒约有700万,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基督教国家。而早在20世纪初,基督教就在中国有了初步的传播,至21世纪则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

对于西方文化和文明的涌入,有学者用“入侵”来形容,因为西方文明是在没有经过中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进入中国的。事实上,无论我们感不感到舒服,接受不接受,这种“入侵”的确一直在持续着。 那么,在这种“入侵”下,基督教的“跨文明交流”又是怎么进行的呢? 我们首先从基督教在本土的传播来进行观察。根据《圣经》中的记载,当耶稣在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复活起来向他的门徒显现的时候,他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中间有谁是我可用饭给他吃的?”(《约翰福音》21章9节)在这里,耶稣把“吃”和“给吃”联系起来,显明他用膳的行为是一种礼节,同时也暗示了门徒中有资格接受这种礼遇的人是极少数的。事实上,作为耶稣的“亲传弟子”,彼得是被选入的少数人之一,才得以有机会亲近耶稣并和耶稣一起吃饭(参《马可福音》14章17节)。

早期新约时代的基督教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已经显示了某种“精英化”的色彩——只有少数人被选召,他们才被赋予代表基督教的形象。随着基督教在西方的发展,这种情况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例如,在中世纪欧洲,一般人如果被指控有罪,就必须经过漫长的司法审判程序。然而如果此人是一名基督徒的话,他就拥有不用经过法庭的直接豁免权——如果他承认自己的罪行,就可以被赦免;倘若他坚持自己无罪,那就更可直接获得教会的祝福。所以,即便在当时,基督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特权”。 而到了近代以来,随着宗教改革的兴起和现代神学的不断发展,基督教开始展现出新的面貌。加尔文主义在近代欧洲和美国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加尔文认为,基督徒所拥有的特质是可以通过学习得来的,因此通过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任何人都可以获得“得救”的机会。这种观点实际上淡化了“灵性恩赐”(grace)的概念,突出了人的义务(duty),因而使得基督教更容易为大众所要接受——毕竟没有人愿意一直做失败者。

加尔文主义的这种做法其实也符合近代以来世界潮流——强调人的理性,尊重科学和知识,倡导通过知识和劳动获得救赎。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欧美人,对基督教的接纳都显示出了“精英化”的特征——能够进入教会门厅的,都是些受过良好教育,具备一定素质的人群。可以说,这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结果。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